全球行政法的兴起:背景、成因与现状
[Abstract]:Globalization needs global governanc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law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his respect, coupled with the limited scope of adjustment,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of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face of the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by globalization, administrative law can responsibly respon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legal order by going beyond the traditional category of domestic public law and applying procedural mechanisms such as public-privat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and transparent participation at the supranational level. Administrative law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he legalization of domestic public governance.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it is the extension of domestic public governance to the level of global public governance, which means the legalization of global public governance.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can solve the democratic deficit of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the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nsparent particip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consultative dialogue and review, 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global governance. Nowadays, China needs not only to be familiar with international rules, but also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international rule-making. Global administrative law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and tes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兴;;论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新思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2 刘志云;;论全球化进程中“民主赤字”的消除[J];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红飞;张丹丹;;科学发展观对中国世界形象的塑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2 易文彬;;论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几个界限之模糊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3 徐进;刘畅;;中国学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J];国际政治科学;2013年01期
4 郭秋梅;;供求关系视角下的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治理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孟昊;;行政法视野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危机及其矫正[J];学海;2010年02期
6 张晓静;;布雷顿森林机构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反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揭晓;从分散、合作到集体行动[D];暨南大学;2009年
5 陈红;NGOs与WTO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洁;WTO决策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范培华;非政府组织(NGOs)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华卿;;论当前行政法的新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9期
2 袁华卿;毛玮;;论当前我国行政法的新发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田国华;;外国行政法特点的比较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娄海燕;;行政法与宪法关系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5 孙红义;;外国行政法特点的比较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6 叶雨;郭洁;;我国行政法发展趋势浅论[J];群文天地;2012年15期
7 叶雨;郭洁;;外国行政法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2期
8 易虹;论判例在行政法渊源中的地位[J];求实;2000年09期
9 詹福满;行政法的成本与效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詹福满;论行政法的现代化[J];求实;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刚军;;论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法发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詹福满;;行政法的经济学思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3 敖双红;;行政管理变革与行政法变迁[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罗文燕;;服务政府与行政法转型——面向“善治”理念的行政法[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薛刚凌;;行政法发展模式之检讨与重构[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敏洁;;行政法视角下的政府公司[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马存利;;社会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吕小武;宋广奇;;董必武行政法思想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9 张步洪;;当代中国行政法发展走向[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弘;曹一飞;;行政法私法化的理论基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斯喜;行政法发展的五大趋势[N];学习时报;2009年
2 于安;行政法的生命在于适应社会需求[N];法制日报;2007年
3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 杨向东;行政法思想史作为独立学科的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姜明安:新世纪行政法有五大变化[N];检察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秦平;公众可否起诉政府监管不力[N];法制日报;2005年
6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 王卫明;论行政法史学科体系的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庄汉;煌煌巨著 裨益学林[N];法制日报;2005年
8 记者 望田;法律让社会更和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淑芳;行政法援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葛自丹;行政法中行政惠民理念的生成及制度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4 敖双红;民营化语境下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殷志诚;药品市场监管的行政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杨欣;变革与回应: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霁霞;行政法实施效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方洁;社团处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闫尔宝;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陈军;变化与回应:公私合作的行政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华楠;合作行政:行政法新的认知模式[D];山东大学;2010年
2 曹国成;行政法国际化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衷华;环境行政法基本理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季亚丽;法制转型中的俄联邦行政法调整对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乔红星;论行政法的国际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裴宝莉;网络冲击引发的行政法更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徐朝晖;俄罗斯行政法模式转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方林超;我国行政法目的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诸葛明;论人本理念与行政法[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10 辛忠波;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6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0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