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献翻译案例研究: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发布时间:2020-05-15 01:30
【摘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某高校研究生一年级学生30份作业为案例,以案例材料《重庆市十三五规划》为例分析了政治文献的语言特点及翻译要点,并重点从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研究政治文献翻译如何实现功能对等,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可读性。通过相关材料研究,笔者发现我国的政治文献翻译经历了从过于死板到灵活处理的发展过程,但是调查显示我国政治文献的译文在可读性和读者接受度方面与英语国家的文献原文还有一定差距。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接收者和原文接收者对文本反应的一致性,虽然实际翻译活动中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奈达的理论尽可能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接受度,以达到功能对等的高度。笔者对比学生译文与参考译文,并归纳总结学生译文的共性问题,从词汇对等、句子对等和语篇对等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实现政治文献翻译的功能对等。通过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实现功能对等,最终仍然归结于准确理解、通顺表达和变通取舍这三个翻译的基本方面。译者的一切翻译活动以准确理解为前提,首先理解文本的结构逻辑、段落、句子和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译者应考虑词汇、句子和语篇的表达取舍,保持译文的语言风格、逻辑等与原文对等,斟酌用词。笔者认为,虽然学生是翻译初学者,但是很多情况下他们的错误不是因为语言能力不足,而是理解不透彻,查证不到位。因此,无论是翻译初学者或成熟译者,翻译官方政治文献都要把准确理解放到首位,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体验,思考如何让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尽可能一致,方能实现功能对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
本文编号:2664245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平兴;;汉英翻译中的政治考量[J];中国翻译;2014年05期
2 王平兴;;关于党政文献汉译英的词语搭配和语义韵问题[J];中国翻译;2013年03期
3 杨明星;闫达;;“政治等效”理论框架下外交语言的翻译策略——以“不折腾”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武光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5 王平兴;;“近似对应”与“伪对应”——谈对外新闻中的一些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7年03期
6 王小萍;;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7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8 郑兰英;文化差异与文化内涵词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664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6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