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13:48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迅速普及,互联网技术与民主政治结合,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己成为大势所趋。面对国际社会网络民主发展的压力,以及国内转型时期民意诉求增长、传统政治参与渠道不畅以及无序网络参政行为大量存在的现实情境,推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以网络技术平台为基础,以塑造公民与政府互动关系为核心,涉及权力关系、价值观念、参政方式等多方位变革,亟待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参与性支持。改革未动,制度先行,政府应通过完善制度供给,助推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将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视为一个公共问题,而非纯粹政治行为过程;采用制度分析工具,探寻政府制度供给在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中的作用,挖掘影响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根源。具体研究是以制度均衡理论为指导,建立分析框架,即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内涵及其评价指标——“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有序”参与的制度供给——“有序”参与制度供给的非均衡——“有序”参与制度均衡实现。首先,探讨何为“有序”以及“有序”的质性评价指标;其次,运用规范分析方法,结合制度均衡理论、公民参与等级等知识,分析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体系;而后,采用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政府制度供给不能满足有序参与制度需求的非均衡性;最后,运用制度均衡相关知识,对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供给非均衡成因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寻优化政府制度供给的具体策略。解析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内涵及其评价指标,具体实现三个目标,即界定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内涵、构建“有序”质性指标评价和描述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现实状态。具体来说,一是分析“有序”内在本质和外在层次性,界定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内涵;二是探讨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质”的合理阈值,并根据“有序”内在本质和外在层次性,构建“有序”质性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对现阶段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质性水平进行判定。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是一个有机层级体系,“有序”目标达成并非简单等同于对无序参与的规制,它还包括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蕴含着对政府职责及其制度供给更高层次的要求。识别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以“有序”为基础与核心,采取规范分析方法,通过探寻“有序”对政府职责的要求,明确政府制度供给方向和内容,构建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体系框架。具体分为两个步骤:一方面分析“有序”质性指标对政府职责及其制度供给的要求,另一方面分析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外在层次性对政府职责及其制度供给的要求。综合两个方面的分析,根据诺斯和威廉姆森制度分类、制度结构均衡以及公民政治参与等级划分等相关知识,构建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框架,为展开政府制度供给实然状况分析提供标准和参照。探寻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实践中,政府制度供给的非均衡及其成因。在制度均衡理论指导下,以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体系为参照,探寻中国政府实际制度供给与“有序”制度需求之间的非均衡,研究发现政府制度供给存在适应性缺乏、效率性缺乏、完备性缺乏、制度执行偏差等非均衡特征。结合制度均衡理论,探讨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政府制度供给非均衡成因,发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供给导致制度强度不足和完备性缺乏,对传统制度和观念的偏好导致制度创新不足,权力和利益结构复杂滞缓制度供给步伐,制度设计和实施高成本高风险以及知识经验缺乏阻滞制度供给进程,地方政府“搭便车”导致制度供给总量不足等。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制度需求直接影响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结合成因探讨和制度均衡分析相关知识,优化政府制度供给可从五个方面予以推进:明确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供给基本原则和目标,制度供给中采取渐进式强制性和激进式诱致性制度供给组合模式,破除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中政府制度供给的路径依赖,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和职责边界,以及实现政府制度安排的配套制度改革。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现阶段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质性水平较低,亟待政府制度供给引导和规范;(2)中国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制度需求体系是多层级的有机系统;(3)政府制度供给在适应性、效率性、完备性和执行性上不能满足有序的制度需求;(4)网络政治有序参与的政府制度供给需要渐进式强制性和激进式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5)公民网络政治有序参与需要政府的制度供给且需要政府及时有效的制度供给。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
【图文】:

留言板,中央政府,公民,数据


广播(11.3%)等媒介跃居第一位;46.7%受访者表示对于自身来说“网络参政是最主要逡逑的参政方式”,40.0%表示“经常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对公共事件进行讨论”邋W。逡逑同时根据网络数据,如图1.2所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强国论坛深水讨论区逡逑8邋r ̄ ̄逦^逦600%逡逑网!邋逦逦—逦逦邋5.64逦-邋50.0%|逡逑§邋5邋.逦4.57」^^^^0邋3%0.0%邋网逡逑数邋5逦3邋84逦42.1%逦N&逡逑f堝澹″危常福常ュ危礤澹颍麇澹靛义闲清澹村澹危玻梗福蓿常矗常ュ危澹常埃埃

本文编号:2800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00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b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