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的舆论导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9:49
   《独立评论》是民国时期“中间派”的代表刊物,是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报国的精神战场。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独立评论》同人以其无畏的赤子之心为国家的振兴而奔波呐喊,但最后何以消失于历史长河中,这值得令人思索。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选取了 1932年5月22日至1937年7月15日期间,占《独立评论》大部分政论比例的国内政治议题,借用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中提出的“舆论导向”概念,来阐述《独立评论》中国内政治议题所涉及的主要事件及其中主导的意见,并剖析这些主导的意见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的内在动因,以及这些主导意见的内容特色和社会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可启示当下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并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施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本文将《独立评论》关于国内政治的舆论分为了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别对应前三章的内容。在这三大类中细分各类事件,从中发掘各类事件中的主导意见。第一章是将《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舆论中涉及到较繁杂的国内事务的,分为了一个部分,从中梳理出了独立评论派针对六个国内事务问题主要倡导的意见,分别是:第一,救国的道路是要深刻反思,向“现代化”建设迈进;第二,救济乡村要“无为政治”;第三,统一的手段要渐进改良,反对武力革命;第四,统一的路径是“割据妥协”上建立一个“中心势力”;第五,统一的方向是“民主政治”为大方向;第六,中央统一集权首先要秉持“均权”原则。第二章分析了《独立评论》中与国民党和共产党有关的议题,得出了独立评论派拥护却批评国民党,同情而怀疑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倾向。第三章考察了《独立评论》在抗日问题上的舆论,得出了独立评论派的主要抗日态度分为:对日“妥协”、开始强硬、强硬暧昧、态度强硬这四个阶段。第四章指出了独立评论派上述三类舆论的主导意见,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并存的特点,以及这个特点背后的内在动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独立评论派所推崇的舆论力量其实对国民政府具有“依附性”;第二,独立评论派的“改良主义探索”与时代潮流相矛盾;第三,独立评论派的世界观是“形而上学”的,因此他们看待事物是孤立、静止、表面的,而且他们只单凭自己对“民主政治”的直觉体验来判断一切事物的对错。第五章从编者理念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舆论导向的内容特色,有三个方面:第一,“言论自由”的精神——意见的自由市场在《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的论争中处处体现;第二,与当时的社会总体舆情相比,《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的舆论导向,经常呈现出在“低调中唱高调,高调中唱低调”的特点。第三,“实验主义”精神贯穿于《独立评论》进行国内政治舆论导向的编辑与写作中。第六章考察了《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的舆论导向之社会影响。从《独立评论》上的文章并结合《编辑后记》,可以了解到《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的舆论导向所蕴含的“独立精神”深受读者好评;且独立评论派对国内政治进行导向时,不迎合世俗,不作刺激浮夸的言论,在当时言辞激昂成风的舆论界备受热议;最后独立评论派对国内政治的意见主张,受到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地区的关注,其影响力可谓遍及海内外地区。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239.2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论文研究情况
        (二) 著作研究情况
        (三) 总结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个案研究法
    六、研究难点
    七、概念界定
        (一) 舆论
        (二) 舆论导向与舆论引导
第一章 “国内事务”议题中的舆论导向:拥护“统一”,建设“现代化”
    一、救国之道:深刻反思,向“现代化”建设迈进
    二、救济乡村:要“无为政治”
    三、统一手段:渐进改良,反对武力革命
    四、统一路径:“割据妥协”上建“中心势力”
    五、统一方向:“民主政治”为大方向
    六、统一集权:“均权”原则
第二章 国共两党相关议题中的舆论导向:拥护却批评国民党,同情而怀疑共产党
    一、对国民政府的又“爱”又恨
    二、对国民政府批评的主要代表事件
        (一) 宪政的讨论与批评
        (二) 呼吁国民党“改革政制”
    三、对共产党同情并怀疑
第三章 抗日议题中的舆论导向:“妥协”至“强硬”的四阶段
    一、对日“妥协”:不战时“有前提地妥协”,战时“积极地抵抗”
    二、开始强硬:“中日提携”迷梦的惊醒
    三、强硬暧昧:有抵抗的决心,但未明言抗战
    四、态度强硬:不抱希望,全面抵抗
第四章 《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舆论导向的特点及其内在动因
    一、“改良主义”与时代潮流的矛盾
    二、“舆论力量”对国民政府的“依附性”
    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与实际政治的矛盾
第五章 《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舆论导向的内容特色
    一、意见的自由市场
    二、敢讲别人不敢讲的话
    三、“实验主义”的贯彻
第六章 《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舆论导向之社会影响
    一、“独立精神”深受读者好评
    二、常受舆论界热议
    三、影响力遍及海内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重;黎昔非与《独立评论》[J];寻根;2005年02期

2 耿云志;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黄华文,王一丁;论《独立评论》中的教育主张[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陈静熔;;在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对《独立评论》民主与独裁之争的解读[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1期

5 陈仪;任重;;《独立评论》的经理人[J];书屋;2006年02期

6 张太原;谁是《独立评论》的经理人?[J];浙江学刊;2003年01期

7 张太原;;《独立评论》的社员及其主要撰稿人[J];安徽史学;2007年04期

8 陈二祥;;《独立评论》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有益探索[J];学术界;2015年05期

9 刘荣争;;《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论争[J];学术探索;2007年02期

10 赵海啸;;胡适与《独立评论》[J];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静熔;《独立评论》的宪政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璇;《独立评论》国内政治议题中的舆论导向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卢军;《独立评论》的“独立精神”与抗战时期学人时评[D];安徽大学;2006年

3 马烨;《独立评论》核心作者群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4 陈礩煜;《独立评论》政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张国梁;近代中国“上轨道”政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洋;从《独立评论》看胡适的自由主义新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海根;民族危机下的民主政治—20世纪30年代陈之迈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啟兵;胡适的宪政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9 胡彦飞;陈衡哲的“造命”意识探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孙祎萌;独立与诱惑——《独立评论》时期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解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45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5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