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创新及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1:38
大学毕业生是党和国家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的人力资源保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的接班人。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开始设计怎样将全国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与国家最繁重最急迫的三农问题相接轨,怎样引导知识全面、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才俊投身到祖国的基层建设当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了搭建优秀人才和农村基层建设的之间的重要桥梁。2008年伊始,国家计划通过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村建功立业、锻炼才干,使他们成为熟悉基层实际情况,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人才,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解决城乡二元发展矛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锻炼工作,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才队伍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锻炼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所以,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和政府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角度,统筹兼顾,高瞻远瞩,结合我国农村建设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8年全面推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了许多群众爱戴、领导认可、业绩突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但是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有许多的问题丞待解决,如:村官身份的合法性遭受质疑、工作定位的不清晰、福利待遇偏低、培训考核制度不健全、到期之后的出路等等困境。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定位、权责明晰、任用考核、激励保障、培训管理等等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作为政策的设计者和执行人的政府,它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出现的种种矛盾问题,面对变化的形势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本文将从考录、培训、考核、激励、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困境出现的原因,为政府提供相对具体的解决方法。在未来,大学生村官会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公共政策继续推行下去,数以万计的村官将投身于农村建设当中,形成基层建设的主要生力军。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在认识上予以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此计划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伟大任务的实施,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命运。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生村官
(二)公共政策创新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设计初衷和发展阶段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设计初衷
(一)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阶段
(一)政策实验阶段(1995年-2005年)
(二)政策推广阶段(2005年-今)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施行中的困境表现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施行中的困境表现
(一)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尴尬
(二)保障激励措施不足,村官流失率高
(三)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培训机制不完善
(四)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退出机制混乱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困境的原因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自身的缺陷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受影响者的能动作用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水平
(四)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后期完善的对策
一、身份合法化和程序制度化
(一)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合法化保障
(二)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体系科学化
二、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素养
(一)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提高,采取积极措施执行政策
(二)政策执行者领会政策实质,严格考核管理工作
三、营造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政治层面上的支持
(二)经济层面的必要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四、建立健全村官的交流互动机制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603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生村官
(二)公共政策创新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设计初衷和发展阶段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设计初衷
(一)推动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阶段
(一)政策实验阶段(1995年-2005年)
(二)政策推广阶段(2005年-今)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施行中的困境表现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施行中的困境表现
(一)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尴尬
(二)保障激励措施不足,村官流失率高
(三)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培训机制不完善
(四)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退出机制混乱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困境的原因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自身的缺陷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受影响者的能动作用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水平
(四)外部环境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后期完善的对策
一、身份合法化和程序制度化
(一)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合法化保障
(二)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体系科学化
二、提高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主体素养
(一)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提高,采取积极措施执行政策
(二)政策执行者领会政策实质,严格考核管理工作
三、营造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政治层面上的支持
(二)经济层面的必要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四、建立健全村官的交流互动机制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自勇;;中国农村“新富参政”现象的理性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韩冰;;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探讨与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胡宁生;;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创新模式研究[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4 张瑶祥;;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20期
5 胡宁生;体制转轨过程中公共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45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4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