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0:27
   理想观是人们对于理想问题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是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本质的鲜明表现。理想观研究的意义并非在于就理想而谈理想,而是要看以何种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对待和解决理想问题,能否指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判定某一种理想观意义的核心在于是否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理想,是否以全人类的解放与幸福为旨归。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理想形成、发展、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想学说的一门整体性学问,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有关理想的总的论述和根本观点,具体来说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看待理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问题的基本原则。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人类历史上其他理想观来看,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是顶天立地的理想观,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最崇高、最科学的理想观,实现了人类理想观的伟大变革,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并且是不断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同时也变革了人的理想观,实现了对人类理想精神家园的重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党立国的理论基础,更是解决个人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支柱。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以科学的方式来理解、认识理想信念,并通过科学的途径来解决理想的实现问题,把理想信念所依托的个人价值、生命不朽和终极关怀奠立在历史发展的不朽,并强调个人通过自我超越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归结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归结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归结为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既向人们展示了未来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应有之景,又为人们指明了通往这一理想社会的科学路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科学的理想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系列重大胜利和辉煌成就的精神密码。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既将理想上升为全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又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和理想的实现;既将对理想的认识放置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高度,又能将理想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问题的真正出路在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全面确立。本论文涉及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综合体,由导论和六章内容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提出的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概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首要任务,主要是界定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概念,提炼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重要特征,把握其基本要求。第二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出场与展开,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研究的重要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继承与发展。第三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剖,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视阈。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和功能范畴是揭示其内部的构成方式和外部的动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并要求从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上去考察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第四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面临的现实挑战,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问卷调研入手,分析当今社会人们理想观的特点与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认识。进而结合当今中国理想领域的现状,归纳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在全社会确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阻力与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机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应对种种挑战的破解之策,是马克思主义理想观中国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其内在机制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人民的理想认识与理想实践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机理,主要由创设机制、内生机制、保障机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组成,共同作用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与发展的进程。第六章为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突出表现为作为观察当代理想问题和解决当代理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价值熔铸于指导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理想引领、理想激励和理想推进三个方面。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A8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概念界定
        一、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要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重要特征
        一、意识形态的指向性
        二、社会发展的导向性
        三、美好生活的引领性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基本要求
        一、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三、全社会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出场与展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形成与发展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理想的核心思想阐述
        二、西方文化中有关理想的代表性思想阐述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继承与发展
        一、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三、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四、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五、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
        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二、现实理想与长远理想
        三、个体理想与群体理想
        四、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功能
        一、理想教育与教育理想
        二、人生理想与理想人生
        三、伦理理想与理想伦理
        四、科学理想与理想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决定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功能反作用于结构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的现状调查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问卷调查设计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问卷调查样本回收与判断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观问卷调查结果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的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人们对理想的主流认识是积极向上的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挑战
        三、人们的理想观与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确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市场资本逻辑与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
        二、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非科学态度与封建迷信思想的困扰
        三、来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与全球化时代的干扰
        四、来自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培育机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创设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培育的物质创设机制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培育的精神创设机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内生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启迪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培养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践行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保障机制
        一、以培育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人才资源保障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践为平台保障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为制度保障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引领价值
        一、祛除人类理想观的积弊
        二、引领对理想的科学认识
        三、引领科学的理想实践之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激励价值
        一、以关怀人民的现实理想需要为基本激励
        二、以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结合为重点激励
        三、以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激励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观的理想推进价值
        一、推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推进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859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59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8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