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民生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08:09
   从民生视角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既和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旨相契合,又与我国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广泛”和“真实”是“管用”的前提,“管用”是广泛和真实的落脚点。“管用”意味着通过民众“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参与,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不断促进民生的公平增益。现今,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需要,又能从民生的视角,服务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是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主要议题。当前,世界上发展出两种较为典型的民主政治形态:一是西式的自由型民主政治,二是中式的民生性民主政治。自由型民主政治形态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操纵选举控制民主,从而服务于资本自由的民主,从国家治理角度看存在着不同政治力量相互攻歼的风险,是穿着民主外衣的资产阶级专政。民生性民主政治形态是一种保障人民整体自由的治理民主,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是致力于国家有效治理的实质性民主,具有保障民众广泛参与、多元利益诉求表达和社会共识同时形成,促进社会和政府良性联系的作用。与自由型民主相比,民生型民主政治形态具有独特的优势。民生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以民生为指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民生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及民生供给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政治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注重民生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基于这一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展开: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民生权利、完善利益矛盾协调处理机制、建构公众参与型社会治理机制来明确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注重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举权的相均衡,实现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的相协调,推进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的相适应来丰富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有效形式;通过强化人民代表大会重大事项决定权制度建设、加强人民政治协商中的公众参与、健全公众参与型政府公共政策机制、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性组织建设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基本政治制度。现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把保障和发展民生放在第一位,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研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而且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完成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评述
        二、国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创新之处
        一、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第一节 民生概念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民生的内涵及属性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在当代发展
        三、民生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民主概念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一、民主的不同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三、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章 民生实现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 公民权利的多个维度:自由、民生及民主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两种不同视角及比较
        一、自由视角的民主政治形态及风险
        二、民生视角的民主政治形态及优势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民生实现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实现民生需求和供给平衡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实现民生供给的公平正义
    第四节 以民生为指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以民生为指向的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民生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以民生为指向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政治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实现..
第四章 民生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明确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民生权利
        二、完善利益矛盾协调及调处机制
        三、建构公众参与型社会治理机制
    第二节 丰富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的有效形式
        一、注重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举权的相均衡
        二、实现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的相协调
        三、推进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的相适应
    第三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基本政治制度
        一、强化人民代表大会重大事项决定权制度建设
        二、加强人民政治协商中的公众参与
        三、健全公众参与型政府公共政策机制
        四、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五、积极引导社会性组织建设
结语: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趋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俊明;王娟;陈佳楠;;试析当前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双重风险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重心[J];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4期

2 张晓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问题的思考[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宋煜萍;;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基础、障碍与对策[J];哲学研究;2014年12期

4 蒋俊明;魏志祥;;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5 郭融莉;蓝蔚青;;以民主促民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林祖华;;论民生的内涵和特点[J];理论与改革;2012年03期

7 张纯厚;;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西方自由民主的两个层面及其启示[J];文史哲;2012年02期

8 林尚立;;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李良栋;;自由主义旗帜下两种不同民主理论的分野——当代西方主要民主理论评述[J];政治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蒋锦洪;王慧;;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邵静野;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蒋俊明;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运普;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葛兴旺;习近平的民主观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吴凤庭;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9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59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