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论近代以来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0-12-20 20:49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已经产生有近二百年历史了。从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中国的新闻事业经历了和国外新闻事业一样的历程,即由精英文化走向党政文化,最后转向大众文化这样一个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但是,无论是结合了传教士西方思想和中国士大夫传统思想的精英新闻文化,还是以共产主义、三民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党政新闻文化,或者是和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的大众新闻文化,都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形式,这种形式的背后是复杂的文化背景。基于此,本文以三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存在情况和基本特点予以概述,让读者对中国新闻文化取向的全貌有一个表层的了解;第二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文化背景中寻找呈现这种文化取向的深层原因;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论述得出多元化的大众新闻文化是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出当前大众新闻文化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党政新闻文化和精英新闻文化功能与定位的偏差,最后提出了通过党政新闻文化和精英新闻文化的转型来实现大众新闻文化良性发展的解决方法。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
    三、 新闻文化与新闻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 中国新闻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形态特征
第一章 精英文化阶段的新闻文化价值取向(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产生-1919)
    第一节 本时期新闻事业的基本状态
        一、 外国人在华办报
        二、 国人开始办报
    第二节 本时期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活动主体仅限于少数人
        二、 教化的特质
        三、 批判的思想
        四、 一元化思想教化为价值取向
    第三节 本时期价值取向的文化背景
        一、 经济的落后造成了新闻事业的贫乏
        二、 自然科技的落后促使精英分子“取经”西方
        三、 封建制度的腐朽促使救国思想的产生
        四、 浓厚的传统思想促使救民思想的产生
第二章 党政文化阶段的新闻文化价值取向(1919-1978)
    第一节 本时期新闻事业的基本状态
        一、 国民党新闻事业
        二、 共产党新闻事业
    第二节 本时期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一元化党政新闻文化为总体表现
        二、 新闻文化的党性化
        三、 党性化新闻文化的矛盾价值取向
    第三节 本时期价值取向的文化背景
        一、 政党的存在必然产生政党新闻事业
        二、 政党意识形态必然制约新闻文化价值取向
        三、 传统政治文化与党派一元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第三章 大众文化初期的新闻文化价值取向(1978-至今)
    第一节 本时期新闻事业的基本状态
    第二节 本时期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新闻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为总体特征
        二、 新闻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初步形成
    第三节 本时期价值取向的文化背景
        一、 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二、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三、 媒体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节 中国新闻文化价值取向的发展规律及目前的状态
        一、 大众化是新闻文化发展的必然
        二、 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大众新闻文化
        三、 中国新闻文化传统的延续
    第二节 目前新闻大众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大众新闻文化与精英新闻文化解读
        二、 中国大众新闻文化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大众新闻文化健康发展应采取的途径
        一、 党政新闻文化在大众文化发展中的转变
        二、 精英新闻文化在大众新闻文化发展中的转变
参考文献
附录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玛窦带来了什么[J].   南方人物周刊. 2010(16)
[2]《湘报》与湖南维新运动[J]. 卢刚.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2)
[3]晚清文化政策之调整:从“崇儒重道”到“中体西用”[J]. 张小莉.  河北学刊. 2003(02)



本文编号:2928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28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