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1-01-05 12:07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社会国家能够不经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苏联作为第一个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国家,建立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欧亚的一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族解放与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继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踏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摸索出来的,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召开,总结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但是,在新时期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特别是由经济问题引起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其制度的质疑与困惑,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影响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难免跟不上生产关系的跨越,经济基础的不够充分难免会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质疑与困惑。本文通过研究苏联在马克思跨... 

【文章来源】:南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和意义
        1.1.1 研究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及其阐释
    2.1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
        2.1.1 “卡夫丁峡谷”的由来
        2.1.2 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2.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及其基本内容
        2.2.1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内涵
        2.2.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基本内容
    2.3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提出的意义
        2.3.1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完善
        2.3.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3.3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来源
第三章 第一个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3.1 苏联跨越“卡夫丁峡谷”
        3.1.1 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的政治与经济
        3.1.2 十月革命胜利——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3.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3.2.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3.2.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3.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3.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
        3.3.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
        3.4.1 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
        3.4.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第四章 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4.1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1.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4.2.1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背景
        4.2.2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程
        4.2.3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贡献
    4.3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及其教训
        4.3.1 毛泽东晚年探索社会主义的失误
        4.3.2 毛泽东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训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4.4.1 邓小平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探索
        4.4.2 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第五章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5.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实践
        5.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实践
        5.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实践
        5.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探索
    5.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挑战
        5.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中国命运
        5.3.3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J]. 叶蒙荻.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03)
[2]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 韩元君.  长治学院学报. 2011(03)
[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J]. 高继文.  理论学刊. 2011(04)
[4]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 谭劲松,梁静.  科学社会主义. 2010(05)
[5]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黄宗良.  中共党史研究. 2010(07)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路径探析[J]. 张丽,郑雪果.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及其方法论意义[J]. 李红卫.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1)
[8]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J]. 高巍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
[9]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 朱佳木.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9(05)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J]. 严书翰.  学习论坛. 2009(06)

博士论文
[1]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D]. 宋海儆.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 刘建武.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 张正安.中共中央党校 2000
[4]跨越“卡夫丁峡谷”和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D]. 石教群.中共中央党校 1996

硕士论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探索[D]. 董乐.曲阜师范大学 2011
[2]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D]. 姜茜.安徽大学 201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D]. 李斌.陕西师范大学 2010
[4]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 闫孝华.西南大学 2008
[5]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D]. 刘玲玲.山东大学 2008
[6]毛泽东与《论十大关系》研究[D]. 王心月.东北师范大学 2007
[7]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王桂枝.天津师范大学 2007
[8]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D]. 付雅慧.黑龙江大学 2006
[9]试论“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解读[D]. 杨东柱.贵州师范大学 2006
[10]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较研究[D]. 刘一凡.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8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58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