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DEA方法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时期,并且正朝着新型产业转型的方向发展。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人口总数变化不大,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地区GDP总量2013年相对2003年增加4.7倍,对外贸易总量增加5.7倍。经济发展结构表明上海市产业结构最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持续逐年增加,其中江苏省碳排放量最高,上海市碳排放总量最低,人均能源消费量及人均碳排放量仍持续增长。在此基础上采用效率研究普遍应用的DEA模型分析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的碳排放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首先采用DEA模型中VRS模型进行静态测度,研究表明2003-2013年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综合效率仅上海和宁波2个城市达到有效。南京、泰州、嘉兴、舟山的碳排放环境效率整体表现一般,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他城市综合效率整体表现比较优秀。表现一般的城市主要体现在投入指标的配置结构不够合理、生产规模有待改进。整体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变化一致,说明投入指标的配置结构对碳排放环境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调整对环境综合效率的影响。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环境效率进行动态测度结果表明,2003-2013年10个年度中,长三角地区有5个年度纯技术效率低于1,整体平均值也低于1,说明长三角地区整体纯技术效率较低,资源的配置结构需要改善。规模效率有6个年度低于1,说明整体规模需要调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有7个年度大于1,说明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得到改善。纯技术效率指数整体表现低于1,因此,需要调整投入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技术效率,进而使碳排放效率改善更加有效。最后根据模型测算与分析结果,就提高长三角城市的碳排放环境效率提出几点建议。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间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静态测度结果显示标准煤消耗量占全部地区消耗量比重影响综合效率指数值。动态测度的结果表明规模效率指数偏低,是影响环境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长三角地区的节能减排措施,可通过优化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调整能源结构以及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长三角 碳排放效率 DEA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196;F127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1章 绪论16-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6-17
- 1.1.1 研究背景16-17
- 1.1.2 研究意义17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7-22
- 1.2.1 关于DEA模型研究17-19
- 1.2.2 关于碳排放及碳排放效率的研究19-21
- 1.2.3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21-22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22-23
- 1.3.1 研究内容22
- 1.3.2 研究方法22-23
- 1.3.3 研究技术路线23
- 1.4 本章小结23-24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24-27
- 2.1 环境经济学理论24
- 2.2 低碳经济理论24-25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5
- 2.4 循环经济理论25-26
- 2.5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26
- 2.6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27-48
- 3.1 研究区域概况27-38
- 3.1.1 区域概况27-28
- 3.1.2 人口概况28-31
- 3.1.3 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31-38
- 3.2 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特征分析38-44
- 3.2.1 长三角地区能源利用情况38-41
- 3.2.2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分析41-44
- 3.3 研究方法简介44-46
- 3.3.1 DEA模型概述44-45
- 3.3.2 DEA静态测度模型45-46
- 3.3.3 DEA动态测度模型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基于DEA模型的长三角地区环境效率的静态测度48-68
- 4.1 基于DEA模型的环境效率静态测度模型48-49
- 4.2 数据处理与计算结果49-64
- 4.2.1 数据处理49-53
- 4.2.2 计算结果与说明53-64
- 4.3 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环境效率静态分析64-67
- 4.3.1 分地区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环境效率64-66
- 4.3.2 分年份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66-67
- 4.4 本章小结67-68
- 第5章 基于DEA模型的长三角地区环境效率的动态测度68-83
- 5.1 基于DEA模型的环境效率动态测度模型68-69
- 5.2 数据处理与运算结果69-79
- 5.3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动态测度分析79-82
- 5.3.1 分地区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动态测度79-81
- 5.3.2 分年度分析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动态测度81-82
- 5.4 本章小结82-83
- 第6章 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政策建议83-85
- 6.1 建议83-84
- 6.2 本章小结84-85
- 第7章 总结85-88
- 7.1 论文工作总结85
- 7.2 主要结论85-87
- 7.2.1 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85
- 7.2.2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静态测度结果85-86
- 7.2.3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环境效率动态测度结果86-87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闻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014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1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