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特困连片区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
本文关键词:秦巴特困连片区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
【摘要】:以秦巴特困连片区为例,利用遥感定量测量的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从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构建适合于特困连片区县域间进行对比的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秦巴特困连片区大部分县市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存在较高的耦合度,具体表现为生态资产较低的地区,其经济贫困程度越高,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协调程度以及发展的综合水平越低,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为共生关系;进而得出应该将生态资产管理纳入地区扶贫大格局中的结论。最后,从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城镇建设四个方面对特困连片区加强生态资产管理促进经济脱贫展开了讨论。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特困连片区 生态资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33B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147)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开发基金项目(2013GSIJJ009)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特困连片区”)面临着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双重任务[1-3]。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7],已经逐渐成为政府与学者的共识[8,9]。2011年11月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林丽,史军,唐娉,高志强;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2 毕其格;宝音;李百岁;;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5期
3 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4 赵跃龙,,刘燕华;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3期
5 李娜;孙才志;范斐;;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化与水资源耦合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6 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顾晓鹤,范一大,李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4期
7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8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9 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10 祁新华;叶士琳;程煜;林荣平;;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芬;;新郑市林地变化及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戴文远;杨扬;;闽清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生态服务价值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3 涂波;廖和平;;生态补偿在征地补偿中的缺失及补偿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4 魏波;张建新;吴绍华;;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评估——以宜兴农用地系统固定CO_2释放O_2生态价值评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5 刘向华;;选择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标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6 刘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困境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7 白景锋;欧维新;;盐城海岸带湿地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8 杨文杰;黄沛;;基于经济动力系统模型的转基因产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白艳芬;马海州;沙占江;;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青海湖北岸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10 罗建美;渠开跃;霍永伟;;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阮俊杰;王卿;沙晨燕;;上海市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成六三;李妍均;吴普特;赵西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建设的响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萌;白中科;文乐琴;潘健;;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白泽龙;包安明;赵金;;土地利用变化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曾华锋;项卫东;祁大化;;基于生态效益补偿创新的生态会计核算模式构建——以江苏溧阳龙潭林场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志;资源型产业转型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熊李虎;鸟类及其群落对崇西湿地生态恢复和生境重建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易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柳州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建军;涨渡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新芝;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矿区植被信息监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象滔;煤炭企业环境污染计量与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韩月娇;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吴云;基于RS和GIS的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仕容;罗华伟;;博弈论方法在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2 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评世界银行新的“惠及贫困人口的农村发展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周毅;李旋旗;赵景柱;;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带与贫困相关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章文波,符素华,刘宝元;目估法测量植被覆盖度的精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晓平;樊杰;;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生态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昭通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7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8 童昕,王缉慈;北京与上海创新性产业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
9 胡彬;;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10 任雪飞;创造阶级的崛起与城市发展的便利性——评理查德·佛罗里达的《创造阶级的兴起》[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涛;王如松;;生态资产管理方法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2期
2 蒋菊生;生态资产评估与可持续发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陈百明,黄兴文;中国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06期
4 陈志良;吴志峰;夏念和;程炯;刘平;;中国生态资产估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5 刘家福;孙洪泉;占文凤;;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资产变化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1期
6 窦闻,史培军,陈云浩,李京;生态资产评估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分析与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5期
7 李昭阳;汤洁;孙平安;王晨野;;松嫩平原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生态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8 范小杉;高吉喜;;生态资产动态评估指标及计量模型[J];生态经济;2009年07期
9 戴波,周鸿;生态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评介[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9期
10 李清;安春梅;姜铁城;;浅析森林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价[J];商业经济;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聃;王如松;;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计量方法——太湖流域实例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戴波;;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综述[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陈志良;;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陈鹏;廖连招;汤坤贤;;基于遥感与GIS的厦门市陆地生态资产评估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沈蔚;彭光雄;;湖南省生态资产遥感测量与GDP空间分布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梅娟;温作民;魏远竹;;森林生态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A];“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 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雅文;生态资产问题的全新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采访人 本报见习记者 李苑;生态资源怎样转化为生态资产?[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娅莉;生态资产是国家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陈文祥;为水库生态资产“估价”[N];人民长江报;2006年
5 记者 张晶;让生态资产和GDP同样重要[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常丽君 范建;绿色GDP核算何时能回归?[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禾;环保机构将对三江源生态资产进行评估[N];科技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健;浙江加紧绿色GDP核算试验[N];解放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焦彩霞;基于遥感和GIS的湿地生态资产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霞;基于遥感的福建省生态资产动态监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计英;福建省生态资产遥感估算及其价值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绪玲;哈尔滨市生态资产遥感测量评估[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罗小平;江西省生态资产估算及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苗正红;吉林省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艳;上海海岸带生态资产评估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学飞;深圳湾红树林海岸带生态资产遥感评估[D];广州大学;2013年
8 张超;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灵盐地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D];兰州大学;2013年
9 谢磊;GIS支持下的福州市生态资产估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13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