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金融发展、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7-12-09 23:22

  本文关键词:金融发展、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金融发展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摘要】:基于中国1978-2012年中国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数据,分析了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长期看,城镇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规模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没有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论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具有正向的响应,对金融发展效率具有负向的响应。从具体影响效应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率波动主要受自身波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并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性。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F832;F299.21;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为了研究中国金融发展和人口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城镇化、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此研究对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城,调整农村金融发展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较有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国斌;许义娇;;城乡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2 杨龙;胡晓珍;;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11年01期

3 禹跃军;王菁华;;基于VAR模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12期

4 杜萌;;构建现代农业服务支持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5 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王书华;杨有振;;供给领先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陆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01期

8 尹宗成;李向军;;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9 朱显平;王锐;;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关系实证分析——以图们江区域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凤;;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36期

2 王书华;苏剑;;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于微观面板门限协整模型的经验与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3 赵亮;;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基于贵州和四川两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20期

4 李善民;;民族自治县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析——以广西隆林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郭艳玲;;县域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基于山东省91个县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3年01期

6 王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3年06期

7 董俊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基于中国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崔艳娟;唐林禄;;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袁曦;陈长权;石德金;;福建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09期

10 张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动态交互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市级数据的面板VAR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张霞;云南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2012年

4 崔艳娟;我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春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田国英;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农户借贷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7 邱艾超;行政型治理的制度环境及绩效表现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杨彩丽;二维视角下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聚集效应与选择约束[D];南开大学;2012年

9 刘仕保;双重维度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14年

10 韩哲;中国区域金融业发展非均衡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林;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波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汤伯虹;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张晶;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灿;国家创新体系的动态演进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6 肖金桂;金融发展因素对上市公司银行信贷融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郭艳玲;县域金融发展、金融体系效率与县域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2年

8 范倩倩;金融约束政策下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9 房冬;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及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智颖;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超;曾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及实现途径[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2 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和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年05期

4 谈儒勇;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供给角度的考察[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5 吕炜;王伟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问题研究——基于公共需求与政府能力视角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8年05期

6 梅林;杨青山;李强;;吉林省中部城镇群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国斌;汤日鹏;;长吉图开发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8 刘国斌;许义娇;;城乡统筹视角下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9 高玮;;外部融资依赖度、银行业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4期

10 李金荣;;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冉茂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美琴;我国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作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高玉红;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孟玉新;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经济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7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27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