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家构建与经济发展:国际比较及中国经验

发布时间:2017-12-30 03:06

  本文关键词:国家构建与经济发展:国际比较及中国经验 出处:《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构建 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 国际比较 中国经验


【摘要】: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能否通过持续深入的国家构建,形成一个目标理性、权能范围适宜、自主有效的现代国家,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关键变量。西方发达国家、东亚发展型国家和苏东转型国家的实践,为理解国家构建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提供了重要视角。中国的国家构建与经济发展道路,既体现了现代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备自身特色;二者协调互动,形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资助中央党校2011年度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113
【正文快照】: 现代国家的崛起与现代经济发展相依而生,彼此不可或缺。一个有效运转并具备充足治理能力的现代国家是一国经济发展获得比较优势的重要制度基础。西方世界的兴起、东亚模式的成功以及苏东转型国家的衰落,为我们检视国家构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佐证,对于理解中国国家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钏;;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8期

2 殷柏尧;张全跃;;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J];今日浙江;2011年18期

3 王香丽;;广东高等工科教育发展探析——广东经济发展的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何莉莉;;浅析制约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8期

5 王莉;;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政策展望[J];黑河学刊;2011年10期

6 胡金荣;刘晓琴;;以特色产业为动力推动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9期

7 熊毅;;让国民快乐:中国经济增长有余而发展不足的一个选择——基于分配而非生产角度思考经济发展[J];经济学家;2011年11期

8 游璇;;福建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蒋静;;清朝后期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10期

10 崔瑞霞;;人口红利与河南经济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勇;于磊;;多哈回合谈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宣恭;林金锭;;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3 付权;;黑龙江经济发展与能源结构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徐开金;蔡保国;;厘清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理解科学发展观[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张圣兵;;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6 黄河;;福州市土地产出率与经济发展因素分析[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善利;;创新与经济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刘敏;;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9 张圣兵;;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构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晓静 廖雪梅 实习生 陈柯;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既快又好[N];重庆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石珊 武念林;洋县改进作风助推经济发展[N];汉中日报;2006年

3 周成亮 艳红;力争新突破 再创新辉煌[N];焦作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忠;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N];闽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吕学先 通讯员 苏玉;石拐区以项目助推经济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吕敏 记者 王军政;乾县“一村一品”促镇村经济发展[N];咸阳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杨正林;加快优势地区发展 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N];西藏日报;2006年

8 王众;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来我市调研[N];菏泽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庄新明邋尤明哲;泗水为经济发展减压提速[N];济宁日报;2008年

10 张革风邋赵正卿;抓“五大武装”促经济发展[N];宝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2 揭筱纹;论中小企业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3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李劲;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公磊;城市化、分工和经济发展[D];辽宁大学;2012年

6 高成华;香港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黄晖;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8 卢艳丽;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外部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潘爽;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崔妍;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探源[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门雨杰;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澳门的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志华;昆山开发区研究(1984-2004)[D];苏州大学;2005年

3 李波;论国际直接投资对广东、江苏经济发展影响之异同[D];武汉大学;2005年

4 黄艳;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杨碧霞;上海科技创新与区县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董华民;论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7 吴循;小额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杨一;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才亚丽;武汉城市圈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10 王成元;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河南经济的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53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53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