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基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30 06:35

  本文关键词: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基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的视角 出处:《地理科学》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连片特困区 贫困 比较


【摘要】:综合比较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对于更好地实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十分重要。基于"发展"与"贫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24项指标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结果表明:1在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维度中,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经济贫困相对更为突出,社会服务有所改善,但仍然十分落后,生态条件较好、生态负荷较小,但生态脆弱性不容忽视;2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东部-北部-西南部"走向依次递增的特征,西南腹地是中国贫困的"重灾区";3 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万人科技人员数等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上较为相似,但在建制村硬化公路通达率、人口密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村卫生室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率等表征社会公共服务的指标上具有明显差异。
[Abstract]:......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L069)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3B092)资助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集中连片特困区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类特殊类型区域,长期以来深陷“贫困陷阱”和“梅佐乔诺陷阱”[1],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障碍。因而,探索连片特困区贫困状况、形成机理及发展路径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虽然自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战略提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建青;谢世友;袁道先;蒋勇军;;基于农户—生态经济模型的耕地石漠化人文成因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6期

2 周忠学,仇立慧;山区贫困文化的形成机理及反贫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3 苏维词;;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开发式扶贫的模式与长效机制[J];贵州科学;2012年04期

4 李阳兵;罗光杰;邵景安;程安云;王成;白晓永;;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5 王艳慧;钱乐毅;段福洲;;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6 祁新华;林荣平;程煜;叶士琳;;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7 郑瑞强;朱述斌;沈墨;;连片开发扶贫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冷志明;雷亿辉;;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连片贫困区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4期

10 王亮;韩振海;余金艳;王蓓;刘卫东;;西部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综合评价与地域划分[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2 徐志康;我国第一本贫困地区综合研究专著——评《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及开发》[J];地理研究;1993年04期

3 郭来喜,,姜德华;中国贫困地区环境类型研究[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4 吴怀荣;黄土高塬农业开发途径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1期

5 成伟光;;优先发展旅游业对落后地区的影响和作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6年03期

6 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3期

7 屠飞鹏;;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转型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赵曼洁;郭高晶;;甘南藏族自治州多维减贫探究[J];甘肃农业;2012年09期

9 汪晓文;何明辉;李玉洁;;基于空间贫困视角的扶贫模式再选择——以甘肃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杨安华;李民;张伟;;连片特困地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盛海;;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中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2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遗产与特产资源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和瑞芳;孙久文;;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益谦;陈洋;;藏区资源富集的贫困县发展战略探索——四川丹巴县的实证研究[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5 陈洋;王益谦;;藏区地区贫困县发展模式的探索——四川丹巴县的实证研究[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4期 总第18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屠飞鹏;西部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芳;枧槽苗乡[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黄文清;西部地区“一退两还”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苗建青;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土地禀赋对农户采用生态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袁涛;DMSP/OLS数据支持的贫困地区测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陈忠文;山区农村贫困机理及脱贫机制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聘聘;新疆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余吉玲;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钟静静;扶贫项目的效益与青海土族农村社区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志江;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的教育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陈准;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奚艳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杨昌德;封闭型经济的重塑——台江县域经济案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晓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段夫贵;我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崔峻;民间组织对延边经济发展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巧显;柯兵;刘昕;刘国华;吴钢;;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2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3 王跃生;家庭责任制、农户行为与农业中的环境生态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贺庆棠;陆佩玲;;中国岩溶山地石漠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罗绒战堆;樊毅斌;;西藏与内地区域发展成本差异比较[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6 马鹏红,黄贤金,于术桐,邬震;江西省上饶县农户水土保持投资行为机理与实证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7 李阳兵;姜丽;白晓永;;亚热带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8 李生;张守攻;姚小华;任华东;;黔中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9 罗光杰;李阳兵;王世杰;;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10 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尚sベ

本文编号:1353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53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