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劳动力异质、流动方向与城乡差距悖论

发布时间:2017-12-30 12:42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异质、流动方向与城乡差距悖论 出处:《人口与经济》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 异质性 流动方向 悖论


【摘要】:城乡差距悖论指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的流动而缩小。传统的文献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行为及其意义关注很多,然而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及其所附带的经济意义却关注过少。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渠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构建数理模型将城乡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的经济意义进行研究和数值模拟,最后得出在考虑城乡劳动力异质性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完全消除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企业视角的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研究”(14BRK005)
【分类号】:F249.21;F224;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虽然中国的经济改革起步于农村1,然而中国经济的腾飞却来自于城市和工业,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实际上就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在这段过程中,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的差距迅速被拉开,这种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自主或者不自主地进入城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浩坤;;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与地区差距[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2 罗亚萍,姜红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吴晓林;;差异互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服务的布局原则[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曾国安;;论工业化过程中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然因素与制度因素[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5 蔡f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解释流动与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J];经济学动态;2005年01期

6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8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9 张庆;管晓明;;单纯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纵横;2006年03期

10 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周苑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唐克;杨汇泉;;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反思[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5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秀峰;田华;;基于城镇化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8 姜凤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9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10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陈春良;;城市化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亦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因素检验[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齐涛;山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伯文;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吴殿廷,宋金平,梁进社,张同升;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3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4 鲁凤,徐建华;基于二阶段嵌套锡尔系数分解方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5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6 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7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8 姜林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9 吴康妹;浅谈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兰;;劳动力区域流动、就业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芬;;异质性劳动的分析和数学逻辑环境下的经济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2 孙立平;;异质性社会·政治整合·政治稳定[J];学习与探索;1990年06期

3 曾祥耿;;崇德与爱智——中西文化精神比较[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王郑敏;;诗与画的同质性与异质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焦斌龙;孙晓芳;;劳动力异质性及其流动——兼论我国劳动力从自发流动向自主流动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6 蔡荣;李丰;胡应得;;成员异质性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来自村落共用设施和资源管理的研究证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钟陆文;;人的异质性假设及其经济学阐释[J];求索;2006年02期

8 陈丹;自由在异化中的解体与重塑[J];学术探索;2003年S1期

9 郑梅莲;程丹;;独立董事团队异质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姚春序;项小霞;倪旭东;;团队内隐异质性:内涵拓展及其效能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亮;;电信企业集团子公司资源异质性与横向比较[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兴琨;丁桂凤;;团队异质性、冲突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涛;刘玉灿;;集体行动中异质性个体的决策机制——基于住宅小区调查的实证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欣;张景焕;;异质性、组织支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戴昆;钟文勤;胡德夫;姚军;;荒漠啮齿类共存机制与环境异质性[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9 赵果庆;;产业异质性、FDI产业溢出效应与中国产业增长[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靳栋梁;张明敏;党勇;鲁效庆;郭文跃;;表面异质性对甲烷在多孔碳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方付建 汪方芳;异质性消费需求呼唤差别化公共服务[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月云 整理;定量研究应考虑个体异质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李少豪(作者单位:蚌埠制线厂);试论企业的品牌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 杨威;异质性好比炽热流淌的熔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独立学者 柳五;被反感的“散伙饭”是一种社会病[N];东莞日报;2010年

7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杨守涛;协商民主需要何种文化基础[N];团结报;2014年

8 东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1年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湖北 张小明;舍本逐末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软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3 宋妍;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捐赠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春顶;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张文军;羊草克隆整合对碱环境异质性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吴昊e,

本文编号:1355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55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