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研究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omposit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o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al components of economic growth is studied. Although the growth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ut their impa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t the same. The growth of the prim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growth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ix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effects of the growth of output and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growth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implications.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
【基金】:丁建勋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2CJJJ08)的阶段性成果 丁建勋主持的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低碳经济约束下青岛市的技术选择与路径转换研究”(项目编号:QDSKL1102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F42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能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过高能耗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各产业增长是总体经济增长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John Asafu-Adjaye,2000),因此各产业增长必然会影响能源消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2 何晓萍;刘希颖;林艳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郑义;徐康宁;;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4 赵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5 张志柏;;中国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估计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张萃;;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7 施发启;对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及成因的初步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05期
8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特点、原因及影响——鲍莫尔—富克斯假说及其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懿玮;徐爱萍;;服务生产率困境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3 何勇;;新技术下服务产品“虚拟化”探究[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4 朱轶;熊思敏;;我国服务业“成本病”及其就业效应——基于鲍穆尔—富克斯假说的区域检验与比较[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5 徐光耀;;进口服务贸易对我国不同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6期
6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年02期
7 原艳梅;林振山;陈玲玲;;基于EMD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8 李金铠;;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与潜在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9 李培;;中国城市经济运行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江维;;服务贸易的动态发展模型研究——兼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宜勇;安家琦;;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国际比较研究[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3 和瑞芳;孙久文;;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艾明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5 邓远建;肖锐;屈志光;陈池波;;“益贫式”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7 刘瑞翔;姜彩楼;;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8 Hua Liao;Yi-Ming Wei;;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a Perspective from Divisia Aggregation Approach[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青年基金获得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玉涛;刘凤朝;杨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构与优势——基于G7+BRICs的比较分析[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龚静;;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与服务业发展存在协同性么?——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6 何勇;服务业在产业变迁中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张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崔立志;灰色预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罗顺风;中国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黄俊岭;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侯凯;基于随机创新扩散模型的中国电力消费预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恒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9 牛瑞;制度环境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黄祖键;金融与服务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华,王燕,王威,邹运;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贫困的减少——1990-1999年的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1年09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4 郑义;徐康宁;;结构变迁、工资差异与经济增长——基于75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3期
5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6 吕炜;刘畅;;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社会性支出与贫困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7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9 史丹;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11期
10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晖;;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2011年06期
2 芮仁华;工业能耗中各品种的效益分析与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3 李上鹤;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提高能源效率的探讨[J];广西电业;2002年07期
4 董维武;美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预测[J];中国煤炭;2003年05期
5 刘曙光;;美国是这样创建节能社会的……[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Z1期
6 曾波;苏晓燕;;中国产业结构成长中的能源消费特征[J];能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7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姜鑫民;赵林;唐旭;;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及几点认识[J];中国能源;2006年11期
9 张树伟;姜克隽;刘德顺;;中国交通发展的能源消费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5期
10 周勇;林源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馨;牛叔文;赵春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研究[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张明慧;宋学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省能源消费需求预测分析[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第十届学术年会热电专委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吴延瑞;;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否存在亚洲模式?(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厉无畏;梁朝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上海市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7 王效华;王正宽;冯祯民;;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阶段划分[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张文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鹏;;1995年以来天津市能源消费及其与产业结构演进关联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福佐;破解高油价难题需要国际合作[N];解放日报;2008年
2 记者 京季;我省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增幅回落[N];青海日报;2011年
3 林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记者 于德福 郑雪蕾 薄云山 通讯员 邢云鹏;未来50年煤炭仍是能源消费主角[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耀平;能源消费应走以电为主之路[N];国家电网报;2007年
6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提供;让能耗下降目标得到具体落实[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 刁萃;“要小效率,,更要大效率”[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记者 贺斌;三大能源消费国需加快节能步伐[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姜晓凌;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4%[N];上海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莫艳萍 实习生 刘媛媛 覃之锦;我区能源消费增幅与工业增加值能耗升幅回落[N];广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涛;中国最终需求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1年
2 聂洪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沈续雷;气候变化对大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明慧;河北省能源消费与节能潜力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韩s
本文编号:1363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6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