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新格局中江苏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8-01-01 12:40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新格局中江苏的发展方向 出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经济带 江苏 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 引领作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加速创新驱动、放大水运优势、加强区域联合、提升开放优势、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江苏应通过提升地方战略层次、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等途径,加快建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国家"两带一路"战略枢纽地、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的典范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先导区。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Jiangsu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nomic evolution has been occupying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accelerate innovation driven, to enlarge the advantages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to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enhance the advantages of ope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Jiangsu should promote the local strategic level,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build new urbanization and other ways to speed up the completion of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ahead,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wo way" hub, leading innovation driven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gion, the global importanc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modern service cente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ilot area.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EYD027) 2014年江苏省社科院年度重点课题(1418B)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流域开发、利用、治理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外研究得较早的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解决对其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诸多问题,美国于1933年5月成立了横跨七个州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意在对其开展跨区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1]1-3。这一创举为世界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勇;刘津;许云;;近年来我国区域城镇化进程态势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3期

2 刘志彪;;以城市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兼论“土地财政”在转型时期的历史作用[J];学术月刊;2010年10期

3 张二震;安礼伟;戴翔;;有效化解贸易摩擦 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J];唯实;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刚;;安徽工业化进程、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单福东;建设工业强县与实现旬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娄昭;娄大韬;张战军;;安顺试验区区域发展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袁欣;中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5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轶;李凯琳;李晓辉;韩畅;吴难;;首都会展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7 单福东;建设工业强县与实现旬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王彦庆;李燕;;哈牡绥对俄产业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9 李光德;;我国区域经济政策重心转移及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10 李德一;左登华;吕学军;韩贻强;;黄河三角洲区域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基础[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彭立明;;江苏区域发展中的科技转移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陈锐;苗长虹;;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型城市群发展[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方强;;GIS支持下的发展空间分区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云;殷健;;辽宁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镇体系响应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洪涛;白先华;;我国中部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张可云;;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背景、内涵与政策走向[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翥;朱杰敏;吴传清;;西方增长极理论模式在中国的新发展:基于学说史的视角[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鲍新华;吉林—长春—四平城市经济带表土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地球化学分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军;规制视角的中国邮轮(旅游)母港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马忠英;基于新农村视角的西部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李彬;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宇;辽宁省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军;甘肃省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畅;中国地方政府由“经营企业”转向“经营辖区”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孙静;科学驱动型产业集群形成中知识流动的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贺晓丽;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曜玮;郑许经济联动发展进程中的区域行政协调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田盛圭;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智杰,陈永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2 刘东林,岳秀莲;西部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学全 ,戴劲松;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11期

4 王一鸣;;加快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 构筑新兴经济增长区[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5 辛文;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J];天府新论;2001年01期

6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7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乔晶,胡兵,赖景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9 ;长江经济带——充满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03期

10 马勇,黄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教授 院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 仲裁员 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研究生;长江经济带:西部发展的新动力[N];重庆日报;2014年

2 记者 商宇;“中国发展论坛·2014——建设长江经济带”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3 邱曙东;“把脉”长江经济带[N];解放日报;2003年

4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5 侯力明;信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腾飞助推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7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阳;借水洞庭,谋利长江经济带[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方东旭 杨宏生 徐天鹏;“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又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4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64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