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求视角的“中等收入陷阱”分析与对策——来自日本与韩国的经验
本文关键词:基于供求视角的“中等收入陷阱”分析与对策——来自日本与韩国的经验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收入陷阱 供给与需求 耦合 需求结构 制度红利 全要素生产率 居民消费 分配制度
【摘要】: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在有效需求与潜在供给的耦合作用下实现的。通过分析日本与韩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剖析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认为通过释放有效总需求和提高长期总供给能力,我国能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相应的对策为: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再分配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创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延长退休年龄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相结合,提高劳动参与率。
[Abstract]:China has entered the ranks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d is facing the threat of a "middle-income trap."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long-term.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is achieved under the coupling of effective demand and potential supply. By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s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in successfully crossing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response 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The risk. By releasing the effective aggregate demand and improving the long-term total supply capacity, China can successfully overcome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to focus on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reform to promot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reform. Perfecting the policy of redistribution; Implement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the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innovation; Through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realize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ppropriate extension of retirement age and increase of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er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4.7;F131.3;F131.26
【正文快照】: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能很快由低等收入跃至中等收入,但多数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就很难实现由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的跨越,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例如:拉美一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国家徘徊在人均GDP3 500~6 000美元的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2 李从欣;吕建珍;李国柱;;收入、收入类别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经济与管理;2012年04期
3 冯华;陈亚琦;;以新型城镇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理论视野;2014年02期
4 孙章伟;;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制度安排研究[J];日本学刊;2012年02期
5 王宏利;;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居民收入分配决定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7 蔡f ;;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育红;梁文艳;;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宗淑萍;李川;张月清;梁虹;韩胜利;黄金祥;;“实验”与“试验”辨析[J];编辑学报;2009年05期
3 易培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蔡f ;;Small Enterprises Vital for Growth and Employment[J];China Economist;2008年05期
5 夏锋;;民富优先导向视野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贾美艳;;试论我国社会福利的转型——从“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伍业君;张其仔;;“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8 李中建;;包容性增长理念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化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9 刘江;;新时期劳资沟通技巧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10 王长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与路径选择[J];第一资源;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段学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石腾超;吴秀伦;;日韩城市化进程对居民部门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A];《中国区域经济》2013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3年
5 石腾超;吴秀伦;;日韩城市化进程对居民部门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石腾超;吴秀伦;;日韩城市化进程对居民部门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枫;邢艳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资文;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骆学锋;青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张宝生;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的知识流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杜英;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琦;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9 赵宏林;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东华大学;2008年
10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柯;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分析及立法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一;广西南宁市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赖伟钧;浅析郭象“自然”观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4 赵公胜;煤炭产业大型集团化和产业集群化战略模式比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雷振;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政府经济职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国清;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耦合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枝波;武术教育集团发展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秦沙沙;北京郊区村落体育变迁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程显涛;统筹城乡养老金发展模式优化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勇;;日本以城市化提升内需的经验[J];城市问题;2010年12期
2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宋圭武;;谨防“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9期
4 吴培冠;黄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包群;彭水军;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6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度)[J];计划经济研究;1985年Z9期
7 蔡f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8 江时学;对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初步总结[J];拉丁美洲研究;1995年06期
9 王小鲁;;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永胜;;浅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制度安排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1年03期
2 张景华;;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3 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年07期
4 徐礼红;;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见解[J];社会科学家;2011年05期
5 刘波;;论中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年02期
6 陈亮;;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开放创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3期
7 曾铮;;马来西亚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市场;2010年46期
8 刘波;;论中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刘波;;论中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1年05期
10 张璨琳;;“中等收入陷阱”的综述[J];企业导报;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严思屏;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程中的消费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丽;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丹;“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D];厦门大学;2014年
2 郭惠琳;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应对[D];厦门大学;2013年
3 张涵之;“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间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江迪蒙;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中等收入陷阱规避[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1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0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