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恩施贫困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0 10:20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恩施贫困地区为例 出处:《地理研究》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灰色关联 熵权 PSR模型 贫困地区


【摘要】: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熵值赋权法相结合,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恩施贫困地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与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贫困村比重进行空间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恩施贫困地区生态安全呈现以下特点:1研究区当前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处于较安全水平,生态环境较好;2研究区各县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明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若只注重经济发展并不一定能改善当地生态安全状况;3各县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贫困村比重存在反相关性,表明扶贫开发在消除贫困的同时,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升整体生态安全水平。
[Abstract]:Combin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with the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 and adopting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Enshi i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comprehensive index is coupled with the average net income of farmer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or villages in each count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Enshi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at presen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tudy area is generally at a relatively safe level. Bet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 there is no necessary 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which indicates that if we carry out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f we only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will not necessarily improve the local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3) there i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ounties and citi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or villag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while eliminating pover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33B00)
【分类号】:F127;X826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贫困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消除贫困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1]。中国的贫困人口呈现出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扶贫任务艰巨[2]。以往的扶贫开发,大多只注重发展经济,在评价扶贫工作成效时,较少考虑生态方面的影响。中国生态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英;闫慧珍;;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北方经济;2006年11期

2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4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5 陈亚宁,,杨思全;自然灾害的灰色关联灾情评估模型及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6 郭旭东,邱扬,连纲,王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7 郭来喜,姜德华;中国贫困地区环境类型研究[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8 任志远;刘焱序;;基于价值量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探索——以陕北能源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10期

9 仝川;环境指标研究进展与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邱微;赵庆良;李崧;张建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胡淑恒;陈广洲;;基于物元判定模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邹海明,李粉茹;基于实例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4 郭海洋;梁山;胡建;;河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5 陈敬仁;;江苏省沿江8市生态化建设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何玲;刘秀娟;王军;许月明;;循环农业运行状态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7 王惠勇;曲衍波;郑晓梅;齐伟;赵东娟;商冉;;主成分分析法在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8 陈旋;张健;杨在贵;;佛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9 刘娜;艾南山;周波;;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10 吴荣军;郑有飞;关福来;杨彬云;徐芳;;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n Ecotypes Zon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cologic Restoration in Mamas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30 Years[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3 邬文帅;寇纲;;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评估:一种基于熵权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鹏山;谢跟踪;苏珊;孟相彩;于蕾;;基于GIS的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梅芸;;居住用地生态足迹矢量化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设计[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倩;;生态城市的规划管理指标研究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茜;;城市风险管理规划框架与方法初探——以石家庄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凯;史红亮;;江苏省城市生态安全评价[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卓静;邓凤东;何慧娟;;基于RS和GIS的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权亚玲;;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化评价:以南京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磊;再生建筑与景观[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甜;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武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7 罗静伟;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D];南昌大学;2010年

8 路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蒋雯;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建周;夏北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城市生态安全态势比较[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2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陈国阶;论生态安全[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3期

4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5 王静,郭旭东;我国县级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调控[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6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7 孙武,李森;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8 陈利顶,傅伯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9 苏培玺,张小军,刘新民;荒漠绿洲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6期

10 黄铁青,张养贞;可持续发展评价初探[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润;;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对策[J];世界科学;1992年06期

2 周毅;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宏观战略[J];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3 冯天万;;贫困地区农村环境现状及对策思考[J];前进论坛;2008年11期

4 赵靖伟;;贫困地区:生存抑或环保?[J];环境保护;2010年18期

5 王玉琳;中国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国土经济;1998年05期

6 程宝良;;西部生态环境与贫困治理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樊振辉,金婉丽,罗雅雪,李亮光;广西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及效益分析[J];贵州环保科技;1995年04期

8 张正华,陈琳;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脱贫[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9 吴晓萍;提高贫困地区公众资源环境意识[J];理论与当代;1997年07期

10 程宝良;高丽;;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彬;曹明明;惠振江;;资源开发下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建设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张鑫珩;;贫困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探讨[A];全国SBR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龙;;喀斯特山区脆弱生态环境生态重建对策[A];贵州省生态立省研究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黔;;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瞿国斌;康斌;;世行中小型水电项目环境管理特色[A];湖北省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专委会成立大会及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论文集[C];2004年

6 蔡运龙;蒙吉军;;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社会工程途径[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陶勇;;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回顾与展望[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8 张百平;;建议设立阿拉善国家生态特区——科学基础与战略意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吕波;杨晓钰;;济南市水环境分析及治理对策[A];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2004年

10 雷莹;缪存钱;刘巧华;;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探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司礼;循环经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机遇[N];团结报;2006年

2 王卓君;循环经济的三个误区[N];科技日报;2005年

3 记者 刘诗平;我国将致力解决缺水导致的贫困[N];人民日报;2001年

4 丁洪美;发挥公共财政作用 实现环保与减贫双赢[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成;孟繁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视[N];联合日报;2007年

6 李忠将;我国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尹卫国;扶贫不能丢了青山绿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谢丹;绿色《志愿者》:扶贫为学生[N];科技日报;2008年

9 苏永生;关注民生保护生态是我们的责任[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10 吴成良;贫困人群是“双重受害者”[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利英;贵州农村家用燃料所致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桂芳;巴中市医疗废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英;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茹克娅.阿布都克力木;国家级贫困地区环境保护规划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4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04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