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本现实合理性对实现“共富”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基于资本现实合理性对实现“共富”的思考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共同富裕 资本批判 剩余劳动 消灭剥削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但在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多种所有制资本进行财富生产的基本现实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却使得我们必须在共富征程中直面"资本当下"与"共富理想"之内在紧张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在资本批判的高度上,本质地澄明当代中国在走向"共富"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历史认知与核心举措:即充分发挥资本作用是走向"共富"的基本前提,有效引导驾驭资本是走向"共富"的根本保证,健全与财富生产结构相匹配的分配机制是达致"共富"的核心指向,以此,才能全面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富"之路。
[Abstract]:"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the basic requirement to win the new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 economy, the basic reality of using multi-ownership capital for wealth production and the poverty in the process. Rich gap. However, we must face directly the "capital present" and "common rich ideal"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further in the capital criticism height. In essence, it clarifies the historical cognition and core measures that contemporary China should have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wards "common prosperity": that is to sa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apital is the basic premise of "common prosperity". To guide and control capital effectivel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achieve "common wealth", and to perfect 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at matches the structure of wealth production is the core direction to achieve "common wealth".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lan the road of "common prosper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研究——基于资本批判视角的考察”(2013EKS001),项目负责人:邱卫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财富观的演进历程研究”(W01223002),项目负责人:邱卫东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一、“共富”何以读写?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1]14-15。历史地看,这一曾经糅杂着传统记忆与未来理想的“共富”追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那段“懵懵懂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程恩富;张飞岸;;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理论参考;2007年08期
2 张雄;人的生命质量是经济学最根本的价值前提——关于经济学与人学关系的思考[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剑林;;论按劳分配制度的实现条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谭剑林;;论初次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特定条件[J];网络财富;2008年07期
3 刘义甫,黎祖谦;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变迁下收入分配制度探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杨月英;共同富裕构想的辩证思考[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5 赵俊英;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J];城市研究;1995年01期
6 吴广良,吴国柱;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7 廖鹤,梁达;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J];真理的追求;1994年11期
8 王文彦;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浅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分配制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陶金国;论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J];华东经济管理;1998年06期
10 汲永勤,王志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心得[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冀平;;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课题[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楚刃;;必须坚持从“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道路[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专集[C];2004年
3 高国希;;大同理想、共同富裕与社会公正[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邓为民;;贯彻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李金彪;;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 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发展[A];“银座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6 楚刃;;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7 李金彪;;走共同富裕之路是确保国企改制成功的有益探索——对江苏盐阜人民商场有限公司改制的分析和思考[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许小松;;以“同心同向”思想为指导走向共同富裕——以毕节试验区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石冀平;;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问题[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石琳娜;;正确看待我国贫富差距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津市龙门村党委书记 原贵生;联利连心 共同富裕[N];山西日报;2009年
2 张文 通讯员 冯洁 陈新建 魏玮;创造共同富裕的百姓乐园[N];西安日报;2010年
3 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执笔 李广明;走向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N];伊春日报;2011年
4 韩哲;银行率先实现“共同富裕”[N];北京商报;2011年
5 重庆市渝中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朱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文化共同富裕[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翟成新 武丽丽;为了百姓的共同富裕[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7 记者 罗静雯 戴娟 张浩淼 刘洋 李幸 文晶 实习生 王显瑶 陈煦嫣;重庆探路共同富裕[N];重庆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龙在宇;共同富裕不是要吃“大锅饭”[N];重庆日报;2011年
9 记者 梁捷;龙永图(博鳌论坛原秘书长): 城镇化是共同富裕核心手段[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吴刚 实习生 余雨 田莉;民企以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N];重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居伟;现阶段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刘爽;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乔龙德;所有制结构调整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朱哲;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杨长虹;实践批判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8 许广义;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李世朗;结构重建与中国基础产业的规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勇;大兴安岭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刘玉;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雷永青;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廖志强;凡口铅锌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徐达海;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6 崔耀天;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孙雅玲;农村人民公社初期分配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许竹青;合作社的内部法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董辉;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6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3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