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创新要素、空间格局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1-18 00:33

  本文关键词:创新要素、空间格局与经济增长 出处:《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要素 空间分布 区域经济 实证研究


【摘要】:采用1998—2011年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研究分析中国人力创新要素、资本创新要素、产业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与中国30个省区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资本创新要素是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产业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力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发挥须经历"磨合周期"的考验。为此,加大研发资金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式优化,推动研发人员的空间集聚与知识共享。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human innovation and capital innovation in Chin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elements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of the innovation elements of 30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ital innovation elements are the locomotiv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s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element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xertion of human innovation elements to the driving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must go through the test of "running-in cyc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upling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of R & D personnel,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11032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空间视角的创新绩效与经济发展关联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D12XYJ15)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不同类型的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关联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本质上就是对创新要素的安排和使用。创新要素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其投入的多寡及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左峰;;创新型企业创新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估计[J];管理世界;2013年02期

2 毛盛勇;刘一颖;;高等教育劳动力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统计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2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3 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4 师萍;韩先锋;;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趋同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6期

5 张海洋;;我国工业R&D投入的决定因素[J];财经论丛;2008年02期

6 吉生保;周小柯;;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研究——基于HMB生产率指数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7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8 梁莱歆;马如飞;;R&D资金管理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我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9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孙建;吴利萍;;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区域研发宏观效应评价[J];西部论坛;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承亮;师萍;安立仁;;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SFA模型的检验[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官建成;陈凯华;;中国省域研发生产前沿绩效的测度框架——基于SBM-DEA/RD-Malmquist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立雨;;基于SFA的区域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施晓丽;;区域间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施晓丽;;区域间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计量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罗正英;汤玲玲;徐亚云;;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效及其资金来源的激励作用——基于江苏省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沈坤荣;郑安;;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政府R&D资助方式的探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李勇辉;谭聪;;中国国有与非国有高新技术产业动态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林海波;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燕;创新型企业的组织柔性与知识管理能力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蕾蕾;基础研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婷婷;政府创新政策体系对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肖太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严慧斌;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黄晓燕;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2 梁洁鸣;;广东省区域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岳鹄;康继军;;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制约因素解析——基于1997~2007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管理学报;2009年09期

4 吴玉鸣;;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研发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5 张江雪;朱磊;;基于绿色增长的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6 吴延兵;;知识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9年02期

7 齐秀辉;张铁男;武志勇;;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的协整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04期

8 孙维峰;阴慧芳;;中国R&D人力资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4期

9 张玉明;聂艳华;李凯;;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软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开始全面对接[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43期

2 李新男;;集成产学研之力 聚焦区内外创新要素[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9期

3 杨晨;周海林;;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机理初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7期

4 叶小岭;叶瑞刚;张颖超;;区域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水平及集聚效益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5期

5 黄刚;;整合创新要素推进长株潭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家天地;2013年11期

6 马名杰;石光;;创新要素布局优化需改革助推[J];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07期

7 马倩;段万春;谢晖;;云南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要素及发展对策探析[J];大家;2012年14期

8 谢尚巧;略论中小企业创新要素[J];经济师;2003年08期

9 刘应力;;从深圳科技发展看创新要素再造[J];安徽科技;2008年12期

10 宋树红;;关于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创新主体集聚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省贵;顾新;;区域创新体系间创新要素流动研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科技厅副厅长 王圣俊;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N];海南日报;2007年

2 张先国 林红梅 徐江善;让创新要素涌向企业[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平原;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N];太原日报;2008年

4 记者 薛婧;哈市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N];黑龙江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彭丽;企业要集聚起各类创新要素[N];光明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宁 杨春波 见习生 黄鑫;聚集创新要素资源 支撑引领跨越发展[N];贵州日报;2012年

7 游建胜 谢开飞 林祥聪;创新要素,,向着企业“集结”[N];科技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何小龙;中介服务:让创新要素联系更紧密[N];江淮时报;2014年

9 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彭富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集聚创新要素[N];长沙晚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艳;宁波高新区:集聚创新要素 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刚;基于TIM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全面协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叶瑞刚;区域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水平及集聚效益评价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李鹏;产业不同阶段的创新要素企业集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周伊莎;企业外部创新要素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许婧s

本文编号:1438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38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