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产业空间集聚及演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 研发产业 上海 空间演化 影响因素 出处:《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该文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上海地区的研发产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特征发现:上海研发产业空间格局具有圈层分布特点,主要集聚在市中心区域和浦东新区;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多核心分散空间格局;研发产业依托各类园区及商务中心进行布局的特征明显。考察上海研发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发现,研发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具有明显向浦东地区东移趋势,初期形成的核心-外围模式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该文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践,分析梳理了上海研发产业的时空演变过程,探讨其空间演化驱动因素,结论是: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各区县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研发企业集聚与扩散的主要驱动力,政府政策尤其是各类园区建设及产业布局规划,是影响近年上海研发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 & D industry in Shanghai by using statistic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 & D industry in Shanghai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le distribution, which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owntown area and Pudong New area; Large dispersion, small concentration of multi-core scattered space patter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rely on all kinds of parks and business center to carry on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 is obvious.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in Shanghai, it is found that the core area of the R & 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has the tendency of moving eastward to the Pudong area.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process of R & D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discusses the driving factors of spatial evolu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econom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for the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of R & D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all kinds of parks and the industrial layout planning.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R & D industry in Shanghai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4ZR143060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3ZZ106)联合资助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研究与开发(RD)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尤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研发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研发活动外部化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研发产业,人们对于研发产业的认识和研究也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铮,毛可晶,刘筱,赵晶媛,谢书玲;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2 贺灿飞;肖晓俊;;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12期
3 王承云;秦健;杨随;;京津沪渝创新型城区研发产业集群研究[J];地理学报;2013年08期
4 黄鲁成;邱芳;;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鲁成;;关于北京发展研发产业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陆玉麒;董平;;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思路与方法——以江苏省灌河口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刘志高;尹贻梅;孙静;;产业集群形成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袁丰;魏也华;陈雯;金志丰;;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5 王承云;;日本研发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6 路紫;李晓楠;杨丽花;杨东;邓丽丽;;基于邻域设施的中国大城市网络店铺的区位取向——以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四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7 刘清春;王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8 林耿;;地理区位与权力——以广州市X市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9 卢明华;李丽;;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价值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10 郭杰;杨永春;冷炳荣;;1949年以来中国西部大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机制——以兰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涛;通信网络结构与城市功能模块的系统自适应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晶媛;区域知识管理的若干问题及北京研发中心成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林兰;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区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清春;经济增长中地理要素作用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蔚;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大学周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毛冠凤;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霞;上海LED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新扩;我国研发产业投资基金募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曙光;环渤海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郭杰;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动力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杨田;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谢书玲;结合GIS的新经济产业地理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机理及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丽君;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聚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吴赐联;高技术产业集聚区自组织放大机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孙静怡;户外运动网站的区位意义及其对信息流导引人流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2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3 王铮,马翠芳,王莹,翁桂兰;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4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5 曾刚,文Z,
本文编号:1447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4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