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0 06:10

  本文关键词: 区域创新 知识流动 中部六省 政策对比 出处:《经济经纬》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部在我国地理分布上承东启西,因而中部崛起则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部各省会城市的发展既对本省经济起决定性影响,又对区域经济产生联动作用,故而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基于知识流动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评价结果和六地相关政策的对比,梳理了区域创新发展的有效政策建议,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现实差距及差距存在的原因。
[Abstract]:The central region i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our country, so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ke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not on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conomy of this province, but also has a linkage role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knowledge flow,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six central provinc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he comparison of relevant policies in the six regions, the effect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re combed out.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lity gap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reason of the gap.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JGB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178)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在中央积极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①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科技部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批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57个,这说明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层面。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包括:南昌、长沙、武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卫星;李红忠;郭志富;范况生;;中部六省知识创造能力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钟俊杰;王凯;朱卫东;;推进安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12年01期

3 黄晓治;曹鑫;;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4 詹湘东;;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4期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6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7 万勇;文豪;;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谢蕾蕾;;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建仁;区域科技竞争力理论及其在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武洪玲;;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赵昱;;区域创新绩效的竞争互补分析——对广西五大经济区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0期

4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宋伟;曹镇东;彭小宝;;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模糊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娇;胡宝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杨晔;;我国各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9 章杰宽;;区域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与应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浩;衣保中;;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军鹏;何凤;张展;;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军鹏;何凤;张展;;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敏;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欧雪银;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伍玉林;黑龙江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陈晶;科技政策与我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从朝;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科技支撑[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柳建容;区域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魏志成;辽宁省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苏先娜;基于创新协同的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俊;科技创新人才宏观和微观生态环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保军;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林飞;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性评价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朱润润;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汪宝进;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均平;谭春辉;;国家创新能力测评五十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良健,彭江平;湖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3 胡太山;创新聚群与地区发展——产业发展体系建构之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4 赵志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09年04期

5 樊治平;李慎杰;;知识创造与知识创新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万勇;;现阶段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分布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的因子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彭定安;;发展与前瞻:科技与社会之关系[J];世纪论评;1998年02期

8 赵涛,牛旭东,艾宏图;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姚建文;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10 李永刚;论产业集群创新与模仿的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祥云;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孙凯;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相如;中部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综合实力相关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轩琳娜;河南省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D];郑州大学;2006年

3 臧春荣;福建省农业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4 赖馨正;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及运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尹凡;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石少雄;福建省县域科技竞争力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娟;;区域创新能力排出新座次[J];资料通讯;2004年06期

2 刘晓红;;甘肃河西走廊技术进步与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陈海波;张瑾;刘洁;;提升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2期

4 赵晶;赵喜仓;;我国五省市R&D活动影响力与区域创新能力关联评价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史锦凤;马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宫晓华;潘杰义;袁天波;;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03期

7 陶晶;;构建新疆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8 宋文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J];北方经贸;2008年10期

9 赵海琳;王钊;;西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10 吕亮雯;;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2008)》看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J];广东科技;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朱彬;;基于BP神经网络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郑宇;;“海西经济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5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张子睿;;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叶堂林;;京津高技术产业合作途径及其政策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菊明;;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湖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2010湖北省科协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沈兆欣;魏欣亚;缪寅宵;弯天琪;;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丰台区为例[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红萱 孙昂;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苏科宣 吴红梅;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N];新华日报;2010年

3 记者李冬梅;北京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N];北京日报;2003年

4 致参宣;大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N];团结报;2009年

5 记者 邓洪涛 通讯员 郑寒磊;湖北上升到第八位[N];湖北日报;2011年

6 蔡玉高 代群 陈钢;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迅速提升的启示[N];江苏经济报;2010年

7 记者徐亚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N];南通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英淑;区域创新能力:谁最强[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林永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N];安阳日报;2011年

10 王一娟;区域创新能力排出新座次[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明;网络基础设施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时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中国创新经济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谭恒;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周世举;技术进步与福建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6年

7 王向华;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智力资本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田红娜;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红梅;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晓飞;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高仕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石婷;四川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夏宇;知识转移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刘玉博;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7 赵志娟;技术市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黄蓓;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9 魏彦莉;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与实证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赵婷;知识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7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47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