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13年的面板数据

发布时间:2018-01-20 09:47

  本文关键词: 能源价格 碳排放强度 面板数据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市地区1998-2013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能源价格、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能源价格能够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且对能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东部地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带来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对外贸易能够带来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兑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ergy pric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3. 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China as a whole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energy price can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the impact on the energy-rich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more significa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 the eastern region has arrive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the de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oreign trade can bring about the de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but it can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chieve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goals, to fulfil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mmitment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商学院;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分类号】:F124.5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面临的环境并降低了消费者对于高耗能产品的需求,使该类行业的减排压力也日益明显。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我国政府要素投入减少,引发了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的重新配正式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置。可见,能源价格变化鼓励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玉莹;;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2 李根;黄辉;程逸飞;;我国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80-2011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3 王素凤;;华东地区能源价格与碳强度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2期

4 何凌云;林祥燕;;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周燕;;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CO_2的影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2 张可云;易毅;张文彬;;区域差距与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J];发展研究;2013年03期

3 郭文慧;吴佩林;王玎;;山东省碳排放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13年05期

4 薛俊宁;;高技术产业与碳排放强度——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5 常征;潘克西;;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长期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J];当代财经;2014年01期

6 杨友孝;陈文良;;广东省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与外贸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1期

7 齐亚伟;;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8 梅国平;甘敬义;朱清贞;;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当代财经;2014年07期

9 吴金平;肖建明;;推进福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激励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年04期

10 林伯强;黄光晓;;梯度发展模式下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演化趋势——基于空间分析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丰;国涓;高铁梅;;碳减排政策、效率与经济平衡增长[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常征;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4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樊星;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姚西龙;技术创新对工业碳强度的影响测度及减排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根;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耗强度变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海艳;从国际贸易角度看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武;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陈艺宏;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变动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何明;基于环境保护投资的可持续增长模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杜克锐;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我国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吗?[D];山东大学;2012年

7 远萌;1997-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碳排放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煜;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9 邢世琦;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随机收敛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兴海;我国各省(市)二氧化碳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2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3 李静;程丹润;;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1期

4 王治平;;我国能源价格与能源效率变动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5 李咏涛;李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2期

6 韩玉军;陆e,

本文编号:1447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47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