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自立到创新——一个关于技术学习的概念框架
本文关键词: 技术自立 技术学习 产品开发 自主创新 技术依赖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进者技术学习的阶段性特征理应成为制定工业与技术政策的重要参考,但现有的技术学习研究并未对这种阶段性差异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对技术变化过程的分析,本文引入了"技术自立"的概念,以此刻画后进者以掌握国外现有技术为主的技术学习阶段,并说明了技术自立作为从技术依赖达到创新的一个必经阶段的重要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自主产品开发在摆脱技术依赖、达到技术自立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以四个行业的经验证据给出了初步说明。文章最后讨论了一个独立的技术自立概念对我们理解中国技术进步与工业发展的启示。
[Abstract]: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for the backward should b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policies. However,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echnology learning has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stage differ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In this way, it depicts the technological learning stage in which the latecomers master the existing foreign technologies,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as a necessary stage from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to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decisive role of independent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rid of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and achieving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an independent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403176)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但“自主创新”在理论上的模糊性也容易在实践中引发政策歧义。本文从后进国家技术追赶的历史背景出发,把从依赖外国技术的落后状态到能够创新的过程进一步区分为两个阶段,即“技术依赖→技术自立→创新”。这个区分可以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路风;蔡莹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挑战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2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3 高旭东;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特定的培养顺序还是有效的R&D[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6期
4 杨志刚,吴贵生;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5 路风;余永定;;“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泽一;赵坚;;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果仁;;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经验之借鉴[J];北京汽车;2010年01期
3 高旭东;;政府在我国企业发展自主核心技术中的作用: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吴红闪;;基于全球价值链——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升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5 闫放;王利;张金明;;政府干预技术标准化过程的原因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夏清华;;联盟企业的治理结构、吸收能力与弱势企业的学习[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7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8 李国范;赵增耀;;全球本地化·战略深植与共同控制(上)[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9 李国范;赵增耀;;全球本地化·战略深植与共同控制(下)[J];财会通讯;2010年15期
10 刘丹鹭;岳中刚;;逆向研发外包与中国企业成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主汽车品牌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韵江;刘立;;战略演进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生辉;;企业非突破性自主创新模式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汪建成;刘晓龙;;后发企业如何通过连续并购提升技术能力与加速国际化——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丙乾;;R&D,知识转移与自主创新:威科姆科技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张钢;徐乾;;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自主创新[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靖华;许媛;;浙江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分析[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合资模式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对中国轿车行业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9 李显君;章博文;孟东晖;高歌;;后发国家创新政策与机制——来自中国四个产业的实证[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纪雪洪;郑贺悦;傅连学;蔡国钦;;集聚本土优势的竞争能力提升模式——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敏;中国商用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解柠羽;美日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德富;我国中小企业利基战略、调节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蒋兵;装配型企业外部技术获取中技术知识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江诗松;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追赶路径:所有权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远雄;工程机械企业持续竞争力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金友;我国饮料行业品牌竞争力弱化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武嘉;汽车行业自主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慕祺;后危机时代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卓先领;我国主要工程机械企业扩张型战略研究和徐工集团增长路径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希;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我国汽车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武绍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莹莹;论报纸媒体报道中的汽车企业形象塑造[D];暨南大学;2011年
9 蔡琦;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10 黄国荣;吉利汽车公司国际化战略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宗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路径依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12期
2 皮永华,程惠芳,丁小义;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路径依赖性[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2期
3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约翰·威廉姆森;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经验与中国决策的相关性(英文)[J];China & World Economy;2005年03期
5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6 岳健勇;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国内经济根源[J];战略与管理;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江 ,叶波;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9期
2 王梓薇;王大洲;;跨国创新网络中的企业技术学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柏昊;杨善林;;基于模块化产业的技术学习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4 陆园园;谭劲松;薛红志;;“引进-模仿-改进-创新”模型与韩国企业技术学习的演进过程[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5期
5 陈伟;张阳红;;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学习有效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6 罗虎明;刘洪伟;;技术学习文献综述[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7 敬慧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学习与扩散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我矿二分厂开办业余技术学习班的几点经验[J];钢铁;1955年Z2期
9 吴贵生,谢伟;技术学习和政府行为[J];技术经济;1999年03期
10 谢伟;中国彩电总装企业的技术学习[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苗长虹;;学习场:企业、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与技术学习的驱动[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恒;王蕾;;东北亚地区跨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锐;盛昭瀚;;使用中创新与后发企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以台湾IC企业为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杰 胡全基;我市农业技术学习考察团赴以色列考察[N];武威日报;2006年
2 记者李明慧 通讯员王振江;哈密市投资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图书室[N];哈密报(汉);2009年
3 张胜;韩国彩电工业模式能否复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记者 王建飞 高铁耕;微软公益项目惠及郊区弱势群体[N];佳木斯日报;2009年
5 王德国 山工生;山东铝职工争学技术风气浓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熊建 采访整理;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国产化[N];人民日报;2011年
7 陈清泰;企业自主创新的六个政策性问题(中)[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霍立峰 曲会;自主创新是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路风 封凯栋 曹崴;企业的技术能力是知识产权之源[N];工人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仁;北大知名教授解读自主创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童长凤;中国区域技术能力增长:技术学习的视角[D];兰州大学;2009年
3 郭京京;产业集群中技术学习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技术学习惯例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朱朝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柏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毅;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3年
7 董芹芹;企业研发联盟技术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为丽;开发区技术学习的制度驱动过程[D];河南大学;2009年
2 张建伟;区域适应能力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许文醉;韩国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沈海华;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媛;从学习到创新: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阮秀庄;技术学习中组织记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苏朝阳;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潘律全;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技术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马海涛;网络建构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48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4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