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存与废:国际经验启示与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8-02-01 02:18

  本文关键词: 商事登记改革 个体工商户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 特殊经营群体 出处:《改革》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商事登记主体形态,是社会公众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投资于社会生产生活最为紧密领域的草根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作为我国登记制度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工商户制度,其性质和法律地位,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领域,无论是在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都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与国际通行的商事主体分类也大相径庭。在当前我国进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个体工商户的由来与演变、境外考察、发展现状等分析,得出个体工商户制度已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从趋势上来讲应当向微型企业等过渡并逐步走向消亡的结论。
[Abstract]: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ar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ommercial registration in China. It is the grassroots economy in which the public follows the laws of market economy and invests in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fields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t plays a different role. However, as the most ric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 system, its nature and legal status, whether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or judicial practice. Whether in substantive law or procedural law,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deal of controversy, and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sub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commercial registr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overseas inspe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other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system has not been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rend should be to micro-enterprises and other transition and gradually to the conclusion of extin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基金】: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计划项目“商事登记改革视域下个体工商户制度存废研究”(批准号:cstc2013jccxA00028)
【分类号】:F121.23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2014年第4期总第242期专业眼光看经济经济眼光看中国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平正义转变”。2013年3月,深圳、珠海率先在全国拉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序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国家工商总局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团;关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商事登记和个体商贩登记管理的考察报告[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勇军;欧阳仁根;;合作社立法模式比较分析及我国的合理选择——基于我国目前民商事立法的背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张昕;未成年学生之间校园伤害案件责任探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彭祥睿;;当代中国现代化目标演进的理念逻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徐自力;;论无效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平;;对德国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鉴与反思[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许耀桐;;党内民主发展的经验和重点——纪念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高放;;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6 许耀桐;;党内民主发展的经验和重点——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7 吴刚;;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胡同民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8 朱晓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张金才;;1959年庐山会议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侯宇;;论对等同原则的恰当限制[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仵希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德峰;吉林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跋;论业主团体的民事法律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宗来;论债权让与中禁止让与特约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霁琛;创设船舶用益物权制度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刘馨;婚姻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纯宣;;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你大胆往前走[J];中国民族;1993年08期

2 沈永昌;给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J];上海农村经济;1998年11期

3 赵富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1998年Z1期

4 萧栋梁;建国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变迁与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李思禾;当前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成因分析[J];创造;2001年07期

6 ;发挥政协职能作用 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献计献策[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1年11期

7 李启兵;做足“优”字文章[J];政策;2002年04期

8 王书杰;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西藏发展论坛;2003年05期

9 吴拉布;安东;杨发超;;冕宁花开三十年[J];四川统一战线;2008年12期

10 张绪武;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任根;;试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调整[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管枢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几个着力点[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建生;;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胡伏林;;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营造区域经济“航空母舰”——天心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调查思考[A];民营经济研究论文选粹[C];2004年

5 杨峻;;民族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思考[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胡世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中若干理论问题探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兰红春;;关于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发展的若干思考[A];广西生产力学会第六届年会专辑[C];2001年

8 汪旺庭;许萍艳;董南萍;;对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保险的思考[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常山;;关于推动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几点思考[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包亚钧;;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再认识[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守成;海西 非公有制经济期待新突破[N];青海日报;2002年

2 王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加快[N];安阳日报;2007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毫不动摇地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N];贵州日报;2006年

4 陈清林;红星农场非公有制经济百花齐放[N];黑河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建中;正视差距 拓宽思路 推动发展[N];金昌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周晓东;文化市场向非公有制经济敞开大门[N];江淮时报;2007年

7 王春花邋本报记者 李凤发;湖南“力挺”非公有制经济[N];经理日报;2007年

8 李志勋;在平凉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上的讲话[摘要][N];平凉日报;2006年

9 高凌芝;洛阳市围绕中心抓统战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宋善礼;在山南地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山南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2 陶世隆;新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世勇;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1978—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姚顺波 ;中国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汪海;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权的公法保障[D];苏州大学;2006年

6 惠建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营企业主阶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柳国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芳;财产权利、制度变迁与国家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宋丽平;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其波;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变迁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2 聂振军;延边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究[D];延边大学;2000年

3 孙晓玉;论西部跨越式发展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赵建春;浅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非公有制经济[D];武汉大学;2005年

5 周丽群;中国共产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的演进分析(1949—2005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世宏;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非公有制企业管理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马若龙;中国共产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季凌云;论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尹小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社会阶层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媛;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80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80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