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治理历程、特征与路径创新——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本文关键词: 贫困治理 制度变迁 路径创新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贫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建构问题,需要在制度变迁的分析路线下展开。回顾建国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历程,制度层面的改革与创新构成各阶段难题破解的根本出路;政府主导、推动贫困治理走向制度化过程则是制度变迁的责任基础与方向;而新时期贫困分布与结构变化是诱发当前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它同时内含了制度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由运动式治理向制度化过程转变的改革诉求。循此逻辑,新时期的贫困治理可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资本建设、建立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和建设多功能个人资产账户等路径实现制度创新。
[Abstract]:Poverty, as a complex social construction problem,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Review the course of poverty management in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t the system level constitute the fundamental outlet for solving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each stag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foundation and direction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at the government leads and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poverty management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overty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new period are the main reasons to induce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change, which includes the system from remedial to preventive, from economic policy to social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poverty management in the new period ca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by improv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of poor people and constructing multi-function personal asset account are the ways to realize system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脆弱性视角下民族地区扶贫救助管理与模式创新”(11CGL069)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一、问题引出与研究视角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社会落后的表征性概括,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减贫,也由此构成世界各国的共同使命。我国更是把消除贫困视为重大战略,经过系列专项减贫行动,我国在贫困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诚如联合国在《中国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沪宁;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张新文;;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中的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靳继东;潘洪阳;;贫困与赋权:基于公民身份的贫困治理制度机理探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4 何绍辉;;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治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范式转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5 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淼;;拉美的新型社会救助与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长远;杨建飞;;对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肖日葵;;引入“发展”维度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基于资产建设的视角[J];创新;2007年06期
4 杜辉;潘泽江;;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区域协调:剖析与展望[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5 匡萍;;对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6 王沪宁;集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7 王沪宁;中国九十年代的战略抉择:体制驱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刘伟;;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余显财;张国政;;解决“三农”问题视域下的扩大农村内需辨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0 王三秀;;美国福利权保障立法价值重心的转移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志军;;威权主义、政府治理与常态政治——“扫黄打非”作为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典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焦克源;甘肃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苑元;城市化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余亚梅;政府偏好与制度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7 袁松;富人治村—浙中吴镇的权力实践(1996-2011)[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杨丽萍;从非单位到单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皇凤;社会转型与组织化调控[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腾;控制或合作: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伟;大理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低保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4 张惠涛;农村扶贫政策实施绩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德江;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吴闫;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城市反贫困研究[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1年
7 崔晓燕;运动式执法的价值与困境[D];复旦大学;2011年
8 赵品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李旺;天津市“黑出租”治理对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刘艳娇;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城乡福利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沪宁;社会资源总量与社会调控:中国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李里峰;;工作队:一种国家权力的非常规运作机制——以华北土改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楚永生;;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扶贫机制及政策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4 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5 C.Peter Timmer,程艳军;农业和扶贫:国际经验与教训[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10期
6 段应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回顾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11期
7 何绍辉;;目标管理责任制:运作及其特征——对红村扶贫开发的个案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9 王小鲁;;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考[J];中国市场;2010年20期
10 解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福利效应分析——微观数据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平惠敏;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变迁特征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胡少华,纳鹏杰;中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顺序及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兼与杨瑞龙教授商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叶昶,陈永志;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4 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毅;马来西亚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一个制度变迁的分析[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冰,谭庆刚;中国市场经济产生的内在逻辑[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7 石琛,王雪丽;解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文献回顾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5年05期
8 陶一桃;CEPA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月刊;2005年07期
9 吴艾莉;徐建华;;审计委员会制度变迁诱因之谜[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10 景文宏;;制度变迁对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影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北财经大学金广建设管理学院课题组;何佰洲;;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与制度变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2 魏巍;朱卫东;吴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赵海怡;;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再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永红;;关于我国城镇化制度变迁的若干建议[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8 刘滨;康小兰;池泽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成机理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国际关系相关性问题的历史轨迹与功能机制——对中国改革与开放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解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10 李坚飞;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悖论与扶持政策反思[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浙江省台州市人事局 江波;社会转型与干部人事制度变迁[N];中国人事报;2007年
3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武当之道”课题组供稿;武当之道[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N];国际金融报;2002年
6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7 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韩浩;牛市动因在于制度变迁和产业变革[N];证券时报;2006年
8 彭兴庭;高考诚信中“囚徒困境”与制度变迁[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江苏天鼎 秦洪;制度变迁引发投资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6年
10 郁国建;直面WTO的我国会计制度变迁[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凌智勇;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制度变迁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王应密;中国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岳林继;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模式与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林荣日;制度变迁中的权力博弈[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举;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2 刘亚敏;从土地所有权变迁看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谷秀青;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分析(1928-194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蒋云翔;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改”[D];清华大学;2005年
5 柳臻;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沈建;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
7 武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91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9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