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区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 西北地区 动态度 经济区划 西北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经济区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空间单元。2009年,关天经济区被设立为国家级经济区后,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组织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章采用2000、2011年两个时段的数据,以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动态度、人均指标、首位度、产业结构相似度为依据,对各经济区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西北地区经济区在西北整体发展中占主体地位,经济发展整体速度较快,但人口变动不大,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经济首位度高,各经济区经济指标值和其对应人均值呈不同特征;最后,从西北经济区形成机理、发展速度、空间特征、战略规划、管理五个方面对其整体特征进行总结,并提出西北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方向。
[Abstract]:The economic zone is one of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form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 the economic zone has become the main space unit of global competition . In 2009 , the economic zone of the Northwest China was established as the main space unit of the global competition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4127118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中国经济区研究述评[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2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3 王开泳;陈田;;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4 孙红玲,刘长庚;论中国经济区的横向划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5 杨柏;;我国归类划分东中西部经济区已不适应发展要求[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麦土荣;宋周莺;刘卫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7 孙东琪;朱传耿;周婷;;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8 高新才,张馨之;论中国西北城市经济带的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王传胜,范振军,董锁成,薛东前,李泽辉;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J];生态学报;2005年07期
10 张贡生;;经济区划分:学界纷争及其讨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七零;;江苏城市势力圈与行政区域的叠合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曾剑秋;丁珂;;内外经济循环理论与大国经济发展策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贺丽娜;康慕谊;徐广才;;锡林郭勒盟生态经济类型区划分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杨德云;;基于分形理论的广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7 刘耀彬;张安军;姜晓璐;;基于DEA动态聚类的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8 陈诚;陈雯;;盐城市沿海的适宜开发空间选择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9 刘承良;田颖;梁滨;;武汉城市圈产业经济的系统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10 段七零;;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李铭;;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形成与空间分异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朱杰;;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空间格局、模式及启示[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发曾;张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整合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曾坤生;申雄伟;;Citistate理论与区域经济管理体制重构[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江曼琦;;首都经济圈与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建设[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汪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区划问题的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熊理然;中国西部城市群落空间重构及其核心支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陈春林;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城市化理论构架与实证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祖琦;大都市政区:理论探讨·经验借鉴·实证分析——兼论上海直辖市政区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玮玮;福建省城市经济影响区与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梁秋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宋坦花;南四湖流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小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罗亚飞;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程磊;区域经济周期的异质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r,
本文编号:1492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9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