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芝加哥模式借鉴的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 芝加哥 辽宁 制造业 服务业 转型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三产业又称为服务型产业(service industry),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并且发达国家在第三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实力确实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同为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但是他们的发展模式却截然相反。美国凭借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第三产业主导着世界的经济。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也使得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然而,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经济结构简单,人均收入偏低,过于依赖出口贸易都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优化和升级中国经济结构迫在眉睫。尽管政府与学者们多次呼吁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可是中国经济的结构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本文选取美国的芝加哥和中国的辽宁省作为研究对像,是基于这两个城市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芝加哥作为美国曾经的制造业重镇,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从传统的制造业城市向一个多种产业综合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成功转变。而辽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大省之一,通过学习和借鉴芝加哥的成功经验,实现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变。走制造业和服务业合理结合的发展模式,应该是辽宁未来的发展方向。
[Abstract]:The tertiary industry, also known as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driven by the tertiary industry. It is true that economic power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both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but their development model is quite the opposite. The United States relies on advanced technology. The developed tertiary industry dominates the world economy.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with its str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has also made the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rise rapidly. However, it has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imple economic structure, low per capita income and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export trade have all become the bottlenecks restri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Despite repeated calls by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economy mainly depends o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situation has not changed. This paper selects Chicago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Liaoning Province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Because of th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Chicago, once a manufacturing hub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d ups and downs and overcome difficulties. Finally, the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from a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city 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was realized. Liaoning,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learned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icago.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ow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ak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should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坐;辽宁省经济刊物联谊会在抚顺召开[J];辽宁经济;1996年09期
2 何勇;旅游业: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5期
3 ;《辽宁经济》理事会名单[J];辽宁经济;2004年05期
4 闻世震;努力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写在新世纪到来之际[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5 魏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辽宁经济发展[J];情报科学;2003年06期
6 ;《辽宁经济》理事会名单[J];辽宁经济;2005年08期
7 陈萍;2002辽宁经济走势分析与对策[J];税务;2002年01期
8 ;《辽宁经济》理事会名单[J];辽宁经济;2003年12期
9 ;《辽宁经济》理事会名单[J];辽宁经济;2004年10期
10 蒋非非;振兴辽宁经济要有新思路[J];理论界;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建设;;人才创新、科学发展,引领辽宁振兴[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张勤;朱国华;;城镇化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王开泳;;中国城市社区未来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卫星通信在“村通”工程的发展模式[A];2005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资料汇编[C];2005年
5 周颖;尹昌斌;邱建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德林;陈荔;宋长吉;;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探讨[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文建;徐露农;;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述评[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8 朱淑芳;;长江上游开发中重庆经济发展模式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琪轩;;国际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10 吕峗;徐长红;;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刘宇平;东北要振兴 金融当先行[N];证券时报;2009年
2 于双林 记者 赵晓强;专家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支招[N];锦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宋玉慧;信息产业要带动辽宁经济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宁新平;抓住干事创业的黄金机会[N];辽宁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潘忠颖;科技创新成为辽宁经济强大引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记者 孙智 见习记者 程景亮;辽宁工商联: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7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 张万强;以投资带动需求 以消费促进增长[N];辽宁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桂菊;辽宁:居民收入增加将与经济增长同步[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书茂;依托市场育英才[N];中国纺织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虹;春潮涌辽沈 借势好扬帆[N];人民邮电;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明;近代辽宁报业研究(1899-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涛;辽宁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姜晓丽;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管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5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坚;基于芝加哥模式借鉴的辽宁省经济结构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柳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服务辽宁经济管理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兵;辽宁制造业自主创新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王超;央视综合频道中的辽宁形象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德霞;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沛;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转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高雁华;先例名及其语言国情学价值[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16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1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