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基于政府行为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行为 转型 出处:《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但是市场机制并没有有效地促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所以我们需要在政府行为的视角下从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转变及制度体系等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创新。政府迫切需要逐步从当前与民争利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的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型政府向让市场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然而,中国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决定了官员为了地方GDP的增长而不惜诉诸区域间的恶性经济竞争及放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等行为。要实现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实现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转变。同时,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unsustainable. The first task before us is to realize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market mechanism has not effectively changed economic growth from quantitative expansion to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o we need to look at government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It is urgent for the government to gradually change from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to the social service government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 shift from an omnipotent government that interferes too much to a limited government that allows the market to function. However, China's assessment system centered on GDP has decided that officials do not hesitate to resort to the vicious economic competition among region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enterprises for the sake of the growth of local GDP.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formulate and arrang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development plan and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China'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promulgate a policy of technological revitaliz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with strong incentive effects. The inno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echnology will promote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rom the system level.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分类号】:F1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飞涛;曹建海;;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1期
2 张卓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改革是关键[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3 陈洁玉;曾洪萍;;论产能过剩的后果、成因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年10期
4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6 戴永良;人民币汇率对乡镇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7 高鸿鹰;;新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8 姚华松;许学强;;诸侯经济、一体化经济还是不完全一体化经济?——论珠三角区域发展之路[J];热带地理;2009年03期
9 余永定;国外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与实践[J];改革;1995年06期
10 陈枢卉;;工具理性与践行执政理念[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4 罗显扬;赵华富;周国兰;段学艺;曹雨;周富裕;;贵州省风冈县田坝村茶树栽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3R”分析与应用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5 李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区际合作障碍——基于晋升博弈分析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9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章文光;覃朝霞;;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保建云;;权力租金、寻权与权钱交易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佳;落后产能的成因研究——土地分成合约的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成龙;烟草专卖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蓉;;关于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2 俞可平;;改革开放30年政府创新的若干经验教训[J];理论参考;2008年12期
3 高拴平,董明会;论企业“过度”进入行为对我国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改善[J];当代财经;1998年02期
4 杨蕙馨;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军,威廉·哈勒根;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7 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8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9 江飞涛;陈伟刚;黄健柏;焦国华;;投资规制政策的缺陷与不良效应——基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10 皮建才;;中国地方重复建设的内在机制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飞涛;中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才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发展;2008年01期
2 吴树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J];前线;2008年01期
3 操玲姣;;试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内涵[J];理论月刊;2008年01期
4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J];价格与市场;2008年01期
5 刘世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和政策问题[J];前线;2008年02期
6 范和香;;政协委员建言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观察;2008年11期
7 江忠默;;论我国现阶段应转变的经济发展方式[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代戈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8年11期
9 陈良钦;;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2期
10 本刊记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访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宝卿[J];先锋队;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金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刘跃奎;;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党领导经济建设新思路的重大理论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李宏;;以新视角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困境与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4 刘志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绿色家园的必由之路[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吴祖平;;加速发展必须统一思想真抓实干[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6 孙发平;丁忠兵;;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及政策建议[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上)[C];2011年
7 周铁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须重视对未来的研究[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春燕;;中国共产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索及启示[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庄荣盛;;体制不变,,经济发展方式难转[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王厚双;安江;俞培宁;;沈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N];四平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高峰;经济发展方式“乾坤挪移”[N];新乡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彭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专题展开学习讨论[N];昌都报;2007年
5 金台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徐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刘大宏;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赵丕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三解放”[N];青海日报;2008年
10 周凌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科技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钱淑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5 张倩;国有经济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崔立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赵晨;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孙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视角:体制与政策演变及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刘敬孝;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人力资本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梅;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2 骆希干;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自主创新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卫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世秀;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5 李冰冰;论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志;科技创新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董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野下的政府治理对策探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贾少鑫;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杨晶晶;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刘静;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及其基本经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7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