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范式的转变:从独立创新到共生创新
本文关键词: 创新范式 独立创新 共生创新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全球化、技术的交叉渗透、产业界限与企业边界的模糊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创新已无法满足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转变创新范式,以共生的理念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共创、共享与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发展。本文提出了共生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共生创新的基本要素(共生创新单元、共生创新环境、共生创新基质、共生创新界面)和主要特点(自组织、整合、共担、反馈),并结合国内外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我国促进共生创新的几点建议。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cross-permeation of technology, vagueness of industrial boundary and enterprise boundar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n no longer satisfy the need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symbiotic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symbiotic innovation (symbiotic innovation unit, symbiotic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he symbiotic innovation matrix, symbiotic innovation interfac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self-organization, integration, co-responsibility, feedback, and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symbiotic innovation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许志晋;;论适用技术共生创新[J];管理现代化;2006年02期
2 唐丽艳;陈文博;王国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0期
3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肖林;周国平;严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5年04期
4 郭淑芬;;基于共生的创新系统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志晋;宋艳葵;;走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的技术创新之路——来自于对国外适用技术创新理论的历史考察[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9期
2 许志晋;;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的风险控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年01期
3 吴尤可;;以城市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徐建伟;唐建荣;;内生变量语境下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6期
5 沈惠敏;柯青;;珠三角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边寰;李雪娜;;工程项目团队共生关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J];工程经济;2015年05期
7 江宇;;以上海为核心节点的“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整合机制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5年28期
8 张小峰;房汉廷;;科技成果熟化的共生目标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1期
9 张爽;吴莹莹;赵波;;物联网协同创新发展的研究综述[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夏立明;李雪娜;宇卫昕;;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存量增长机理研究——基于共生理论[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林;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金铎;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刘红峰;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马昕;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适用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志太;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张小峰;技术成果熟化的条件、机制与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李天放;我国区域创新的效率测度与合作治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张琰飞;新兴技术研发主体间协同创新效应实现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李占强;中国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机制案例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0 邱凤霞;基于社会网络的海洋经济创新系统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真真;共生理论视域下河南省职教园区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时亚静;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孟丽达;柬埔寨微型物流企业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朱佳力;长株潭装备制造业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5 赵娟;基于关系传递的关系嵌入维度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6 王月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孔明;集群情景下新创企业协作R&D网络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8 穆晓霞;山西省创新网络与科技创新能力互动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丽梅;集群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10 李雪娜;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知识存量增长机理研究:共生视角[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2 李跃柏;王飞;;基于金融共生理论对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与消除房地产业结构性缺陷的模型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虞群娥;李爱喜;;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共生性的实证分析——杭州案例[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4 王国红;林影;唐丽艳;;应用TRM进行产业集成路径规划初探[J];价值工程;2009年10期
5 杨爱华,高嘉社;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2期
6 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0期
7 杨继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7期
8 乔颖 ,王永杰,陈光;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6期
9 王国红;刘颖;唐丽艳;;基于区域承载力的产业集成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1期
10 施国洪;房海霞;岳江君;;基于TQM的中小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琳;金融共生背景下的非正式金融制度演进[D];吉林大学;2005年
2 谈樱佳;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共生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2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3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