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国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2-25 19:29

  本文关键词: 俄国 水路 铁路 商品流通 经济发展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俄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到大力兴修铁路之前,水路运输长期唱主角,舟车之便将粮食、木材、盐、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运至国内各地和出海口,大致满足了国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工业革命兴起,水路和畜力运输的局限性彰显无遗,已无力满足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运输革命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兴修铁路成为俄国工业化的强有力杠杆,铁路网不断扩大,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蒸汽轮船的逐渐推广也为水路建设提供了良机。铁路和水路运输的相互配合和补充有效缓解了运输滞后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国内商品流通的速度与规模,有力地刺激了冶金、机器制造、采煤和石油业等重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枢纽及城市的发展和运输工人队伍的扩大,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交通运输的变化是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不可不察。
[Abstract]:Due to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Russia,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s, the main role of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for a long time was played, and the boats and wagons transported commodities such as grain, timber, salt,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and to sea ports. Largely meeting the needs of domestic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limitations of waterways and livestock transport became so limited that they were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goods, The transportation revolu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ways has become a powerful lever for Russian industrialization. The railway network has been expanding and the capacity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gradual popularization of steam ships also provided a good opportunity for waterway construction.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upplement of railway 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problem of lagging transport, greatly increased the speed and scale of domestic commodity circulation, and gave a strong impetus to metallurgy.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the heavy industry sectors such as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al mining and oil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hubs and citie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transport workforce. The change of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in Russi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S018)
【分类号】:D75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广翔;范璐yN;;19 世纪上半期欧俄河运、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2期

2 张广翔;外国资本与俄国工业化[J];历史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广翔;王学礼;;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发展道路之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张广翔;王子晖;;俄中两国早期工业化比较:先决条件与启动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4 赵士国,刘自强;中俄两国早期工业化道路比较[J];史学月刊;2005年08期

5 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莫斯科省农民打工的若干问题[J];史学月刊;2013年07期

6 周嘉滢;;张广翔教授与中国的俄国史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秋杰;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及其影响研究(1917年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亚丽;维特经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裴然;1881-1917年俄国财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亚丽;维特经济思想解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俞美丽;19世纪末俄国“工业高涨”及其社会影响[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3 尚巍;19世纪下半期俄国煤炭业和黑色冶金业发展述略[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科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加速远东开发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高婷婷;黑龙江沿岸中俄边境瑷珲口岸贸易(1896-1932)[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琼;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对俄国石油工业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2年

7 马骧原;英美企业在帝俄晚期经济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健;日俄亚太海权意识探析(1895-1905)[D];吉林大学;2014年

9 周嘉滢;美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阐释[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转转;1861-1914年欧俄农村初等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部彦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J];世界历史;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恒军;马头乡发挥商会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J];中州统战;1997年01期

2 王永革;近创文明县城 促经济发展[J];求实;2000年10期

3 ;赞同中国模式[J];社会观察;2010年12期

4 郭隆;;委员“抢”话筒建言首都经济发展[J];北京观察;2012年02期

5 李江春;;制度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阿根廷和智利比较研究(1976—1989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5期

6 杨龙;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J];学习与探索;1994年04期

7 赵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色”所在[J];新视野;2014年01期

8 ;发扬成绩 增创优势 实现我省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J];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18期

9 ;改革、发展、稳定[J];时事报告;1994年04期

10 王晓明;如何辩证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这句名言[J];正气;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向东;;略论地方政府如何营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舒运国;;北非动荡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走向[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变革与稳定: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国关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郑贵斌;;集成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4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炳炎;;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本模式”论纲[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6 乔旋;;几内亚比绍政治经济发展探析[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7 王福成;;重温《资本论》,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若干新的经济理论观点[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8 斯国新;;当前影响浙江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基于对萧山区的情况分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永忠;把工作触角伸向经济发展前沿[N];运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瑶;省工商联力促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3 蒋兴华;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第四次联席会议召开[N];贵州政协报;2006年

4 孟国庆;加快平安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N];洛阳日报;2007年

5 李燕锋;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N];洛阳日报;2007年

6 刘晖;建设一流队伍 服务经济发展[N];咸宁日报;2007年

7 毛丽萍;助民营经济发展[N];商务时报;2008年

8 记者 任欢邋通讯员 周志刚;各界人士为青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N];华兴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欧春涛;抓经济发展促社会和谐 抓奥运安保促社会稳定[N];永州日报;2008年

10 杨庆春 赵耀生;聊城市政协 六大建议力促民营经济发展[N];联合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婧姝;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曹爱民;经济发展、社会性支出与政治激励[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春华;当代泰国贫困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晶;论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卢明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慧丽;工商联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董晓旭;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的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8 王丹;吉林省民生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千瑶;实现我国西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侯美美;贝宁的经济发展:挑战与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4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34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