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探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首超第二产业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8 12:20

  本文关键词: 产业结构 市场扭曲 国企过度膨胀 资源配置 供给学派 第三产业增加值 出处:《理论探讨》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统计局2014年初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增长趋缓之际,以耶鲁大学教员斯蒂芬·罗奇为代表的许多人士将中国二、三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的变化看作中国产业结构已经逆转并合理化的信号,我们对此种观点要冷静客观分析,以免被"捧杀"。通过深入探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相对于第二产业加快的原因也含有制造业低迷、失业增加等负面因素。只有尽快终结积极的财政政策,采用供给学派的减税、紧缩政府开支,严控货币发行,放松管制的市场化政策和积极的产业政策,在激活私营企业活力、创造动态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升级产业结构,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Abstract]: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n early 2014 show that in 2013,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exceeded tha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for the first time, resulting in historic changes in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Many people, represented by Yale faculty member Stephen Roach, see the change in the value added and growth rate of China's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s a sign that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reversed and rationalized. To avoid being "hunted down".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rowth rate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compared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lso included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low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increase in unemployment, and other negative factors. Only by ending the positive fiscal policy as soon as possible, Adopting supply-side tax cuts, tightening government expenditure, strictly controlling currency issuance, deregulating market-oriented policies and ac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activating the vita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creating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nly then can we realiz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我国能源产业成长战略研究”(11AJL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发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路径研究”(12BGL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凯;黄卫平;;次贷危机后的中国产业发展模式选择[J];江淮论坛;2012年03期

2 林光彬;;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业结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3 王文龙;万颖;;乡村的终结与新生:政府作用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1期

4 周明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文龙;;范式冲突、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与资本下乡之争[J];理论导刊;2013年11期

2 王文龙;;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及其路径拓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12期

3 惠国琴;;农业现代化:模式之争与路径整合[J];学习与探索;2014年03期

4 姜绍静;罗泮;;空心村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汤照彬;农民文化建设主体的行为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燕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2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3 林光彬;;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人口与所有制条件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 刘树成;[N];人民日报;2010年

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王天龙;[N];上海证券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有晨;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J];世界经济;1980年05期

2 陈越;技术革命、产业结构、劳动就业[J];经济问题;1984年06期

3 范一;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J];民族研究;1985年05期

4 ;国家计委召开地区产业结构研讨会[J];宏观经济管理;1988年01期

5 董泉;调整产业结构的一点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1988年08期

6 崔友平 ,王建敏;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J];理论探讨;1989年05期

7 辛经NB;;论新疆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8 陆三育;;西北产业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宏观调整思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9 邸占山;刘娟;;着眼未来 兼顾全局——连云港产业结构目标及带头产业的选择[J];国际贸易;1991年06期

10 赵弘;产业结构:困境与选择——清华大学董新保教授谈调整产业结构[J];经济师;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曾刚;;建国以来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悦;;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与合理化标准[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5 吕月珍;吴宇哲;;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用地效益的比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施放;周根贵;;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适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刘永强;刘倩琦;郑东丽;;创建产业群结构 打造济宁经济名片[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9 陈厚义;马贤惠;;21世纪初贵州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10 邵立民;马胜利;;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与发展休闲农林业的对策研究——以伊春汤旺河区为例[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馨;“实力南京”这样铸就[N];南京日报;2009年

2 广西容县统计局局长 赵伯才;优化容县产业结构之我见[N];中国特产报;2000年

3 本报评论员;改革突破 创新提升[N];宁波日报;2009年

4 张启臻 宋振兴;胶州:产业结构在转变增长方式中提升[N];青岛日报;2005年

5 金台临;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经济发展[N];台州日报;2005年

6 何宝庆;“泛珠”盛会我省获81.55亿元“大单”[N];江西日报;2007年

7 ;秦皇岛开发区:让产业结构向“精深”挺进[N];宁波日报;2007年

8 李志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N];贵州日报;2007年

9 汪晓东 韩庆先;“三创”激发科学发展新动力[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顾杭 高新区(滨江)报道组 余小平 宋桔丽 记者 陈玮;高新区(滨江):在金融风暴中破浪前行[N];杭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原gU;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3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曹邦英;产业集群成长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军;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2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杰;国内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张方清;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性[D];同济大学;2006年

10 代辉;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7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47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