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扩大内需:从权力主体的畸形消费走向公众的合理消费

发布时间:2018-03-04 13:09

  本文选题:扩大内需 切入点:权力主体消费 出处:《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底以来,中央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之而来的是公款消费、送礼之风的大幅度降温。国内出现了一些对这种情况会引发经济下滑的担忧,这种担忧出现的根源在于消费主义和发展主义的结合,以及政府行为在中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消费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和文化上的内涵。从消费的多元内涵上来看,权力主体消费是一种畸形消费。权力主体消费在政治上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引导了不良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即使在经济上,企图依靠权力主体消费来促进增长也是饮鸩止渴。要想扩大内需,必须从权利主体的畸形消费走向公众的合理消费,而这又需要权力主体放权让利,从多方面进行改革。
[Abstract]:Since end of 2012, the Central Committee has put forward eight regulations to improve the work style and maintain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followed by a sharp drop in public spending and the trend of giving gifts. There have been some domestic concerns that this situation will trigger an economic downturn. The root cause of this concern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consumerism and developmentalism, as well as the pivotal role of government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Consumption has more than economic significance. It also ha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luralistic connotations of consumption, the consumption of power subjects is a kind of abnormal consumption, and the power subject consump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politically. Culturally, it has guided bad values and social ethos; even in the economy, trying to promote growth by relying on the consumption of power subjects is drinking poison to quench thirst. In order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it is necessary to move from the abnormal consumption of power subjects to the rational consumption of the public. But this also needs the power main body to delegate the power the benefit, carries on the reform from many aspects.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扩大内需和节能减排双重目标下的中国消费模式的重塑”(12YJCZH244)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宁;;中国何以未能走向消费型社会 低成本发展战略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困境[J];社会;2009年02期

2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J];中国税务;2007年10期

3 何小青;;论消费分层[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4 李培林,张翼;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顾纪瑞;;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消费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雁;中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储著源;吴玉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农村改革的启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3 阎波杰;吴文英;潘瑜春;章永平;;畜禽养殖场空间布局规划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郭智勇;彭亚拉;李蕊舟;杨勇;夏振芳;;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唐晓彬;;新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吕红珊;;收入分组视角下农民内部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基于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侯卫平;王桂亭;;电视文学片的误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凌善金,鲍静,陆林;旅游地图设计理念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许晓燕;;解放还是阉割?——消费视野下身体的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3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罗锋;;寻找“物化”之旅:传播批判思想踪迹与语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虹;;城市变革中的金钱话语——近20年商界小说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书写[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任初;郑奔;杨咸胜;;通货膨胀及治理对策 压力、危害与对策[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8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建兰;新世纪《东方女性》中女性情感表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伍悦;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久梅;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义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运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段秀岩;商业空间中的休闲性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胡国;;经济上行周期政府投资退出问题研究[J];银行家;2011年04期

3 平新乔;白洁;;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4 杨帆;地方政府与地方城镇发展——城市规划难以回避的一个体制问题[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5 冯健身;刘玲玲;;加快政府间转移支付立法[J];财政研究;2006年08期

6 欧阳昌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宏观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01期

7 唐志军;刘友金;谌莹;;地方政府竞争、投资冲动和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08期

8 刘亚平;颜昌武;;三方互动: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9 李军杰,钟君;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基于公共选择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10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弘;刘伟;张忠野;牛锐;李俊峰;张鑫;孙静;;政府投资管理制度研究[A];2004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融证券 高鹤;[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孙宁华 蔡晓臻;[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卫国;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东林;;消除“权力经济”是建立公平分配机制的必由之路[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2 杨慧宇;;权力驱动下的中国消费主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韩东林;;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J];南都学坛;2010年06期

4 冯家乐;国有资产依法行政四原则[J];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01期

5 韩东林;;破除行业垄断的“权力外壳”:促进分配公平的一种改革思路[J];财政研究;2010年02期

6 施九青;论权力的过分集中与合理配置[J];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7 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J];南开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8 孙一平;;平等的空间:当代分配正义下平等理论之争[J];学术交流;2008年11期

9 李天栋;冯全普;;次贷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博弈分析——兼论我国对全球性资源布局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迎秋;再论我国反复发生投资膨胀的体制原因[J];特区经济;199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明秀;我国经济转型中权力规则的变迁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谭亚军;权威与市场[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5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65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