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演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GMS框架下以我国西南边境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2 13:33

  本文选题:次区域经济合作 切入点:边境区域经济合作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是边境相邻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地缘关系和已有合作框架的双重便利,加大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对接的力度与效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宏观框架虽然已运行多年,但在更微观层面上的落实亟需寻求新的突破,而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下沉,显然有助于创新和丰富区域经济合作,使其更加微观与具体。
[Abstract]: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t the border is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djacent regions of the border, which acts as a bridgehead in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an make fuller use of the dual facilitation of geo-relations and existing frameworks for cooperation, Although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operating for many years as a macro framework, its implementation at a more micro level needs to seek new breakthroughs. As the subsidence of sub-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orde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obviously helpful to innovate and enrich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make it more microscopic and concrete.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
【基金】:张庆霖,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制度结构、创新效率与产业升级: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2012WYM_0066) 张庆霖,广东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制度结构、创新效率与产业升级: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11BS7900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2 李春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我国企业“走出去”[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7期

3 汤建中,张兵,陈瑛;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4 李铁立,姜怀宇;边境区位、边境区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以辽宁省-朝鲜边境地区经济合作为例[J];人文地理;2004年06期

5 杨爱平;吕志奎;;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合作:背景与特色[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朱媛媛;王士君;;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年01期

3 安树伟;母爱英;;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4 张娜;刘亚军;;城市经济发展与边境区位价值的提升——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经济;2008年07期

5 王艳平;王晓峰;;推进中日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6 王艳欣;;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丹东边境区位优势创新[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7 王亮;刘卫东;;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8 余斌;刘明华;朱丽霞;高军波;曾菊新;;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与边界地区发展[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9 刘朝霞;方冬莉;;中越边境区“两国共市贸易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中国东兴市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10 宋樝;王士君;;地缘城市跨国整合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歌;;防城港市与东兴市对广西商贸物流基地建设作用的研究[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晓晨;;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功能与发展探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吴浩军;;区域合作的制度选择:试论港深自由贸易区的建构[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志红;周永章;;政区交界带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视野[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5 李欣;;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路径探索——以江西省赣州南部地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油籽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宇辉;区域经济板块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张杰;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苗丽;大湄公河次区域水电能源合作与中国的功能定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奥东;省际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莹莹;关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证分析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吕珂;中国沿边开放中的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童紫;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缘经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范艳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边界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徐妍;阿尔泰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魏凌峰;跨界旅游区合作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樊芳卉;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效民;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2 赵永利,鲁晓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1期

3 汤敏;陈德照;;“增长三角”——东亚一体化的适宜途径[J];世界经济译丛;1993年01期

4 O·E·威廉森 ,胡庄君;什么是交易费用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06期

5 杨爱平,陈瑞莲;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一种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6 丁四保;我国的省区:它的地理边界和它的必然发展[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7 汤建中,张兵,陈瑛;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8 孔翔;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和发展之我见[J];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9 冯革群;欧洲边境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上莱茵边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10 金凤君;东北亚运输合作:中国与朝鲜半岛陆路交通联系与运输组织战略[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泰尧,李平;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J];思想战线;2000年02期

2 杨宇白,史爱平;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12期

3 郭晓合;开展中国华南与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J];东南亚纵横;2003年02期

4 王勤;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前景[J];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5 赵永利,鲁晓东;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1期

6 王勤;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J];亚太经济;2004年01期

7 王勤;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其进展[J];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01期

8 王建;关于加强鲁日韩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山东外贸增长的思考[J];山东经济;2004年06期

9 李铁立,姜怀宇;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研究:一个边界效应的分析框架[J];东北亚论坛;2005年03期

10 刘秀玲,苗芳 ,肖杨;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边境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志刚;柴利;;基于三类模式的中国新疆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构建[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韦倩青;;“两廊一圈”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关系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启昌 刘红;推出五大举措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N];云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启昌 刘红 吴晓燕;云南有力推动了GMS合作[N];云南日报;2005年

3 陈宝森;东亚:走向区域经济金融合作[N];经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燕 李洪峰 李启昌 实习记者 杨昕雨;加强合作 规划未来[N];云南日报;2005年

5 记者 戴振华 钱国俊 雨田;构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金桥[N];云南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虞珊珊;加大与东盟东部增长区次区域经济合作[N];广西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张福;云南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小组举行全体会议[N];云南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杨民;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锻造广西[N];广西日报;2005年

9 甘雄;深圳企业去年多层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丰硕[N];证券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聂根鹏;区域对话促金融合作不断深化[N];昆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杰;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珊珊;中国在东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李姗姗;中朝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4 于萍;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海英;华南——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6 胡欣;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探析[D];吉林大学;2013年

7 沈树明;中国与朝鲜次区域经济合作分析[D];延边大学;2009年

8 王丽媛;山西省与印度奥里萨邦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9 包明齐;中国与蒙古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小梅;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8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48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