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双核结构”模式
本文选题:双核结构 切入点:江西经济 出处:《中国统计》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引言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和港口城市(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双核结构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其基本内涵是以两核为中心,以强有力的集聚,通过交通轴线进行扩散来带动相关经济带的发展。在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现
[Abstract]: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inuclear structure model refers to a region, A spatial structure phenomenon consisting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core city) and port city (portal city) and its connection. The dual core structur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eutrality of regional central city and the edge of port city. This intension is centered on two core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economic belt is driven by strong agglomeration and diffusion through traffic axi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it presents a kind of intriguing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杜娟;戴宾;;双核结构模式与成渝双核城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2期
2 陆玉麒;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3 赵双飞;王忠诚;梁成军;;长沙-岳阳双核结构模式研究[J];文史博览;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亮;宋香谒;;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王琛,陈建国;沪汉两地经济合作之我见——兼论武汉-上海双核结构模式的发育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3 ;Externalities,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年04期
4 杜娟;戴宾;;双核结构模式与成渝双核城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2期
5 李平华;于波;;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城市问题;2006年08期
6 边美婷;马晓冬;赵洁;车前进;;徐州都市圈城市体系结构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8期
7 郭红;姜春晖;李晓越;王丹;李雁;谷晓红;;基于GIS的东北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年02期
8 樊新生,李小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9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10 张建松;韩增林;董晓菲;;省级地域公路货运的空间联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娟;戴宾;;双核结构模式与成渝双核城市[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覃成林;吕化霞;;山东经济空间分异型式及其成因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春洋;;区域空间增长结构:从双核主导到双圈联动——论双改革试验区背景下的大武汉经济区战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陆玉麒;;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于涛方;秦新光;;巨型城市区多中心结构:国外案例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长林;孟颖;;天津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门户城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俞勇军;赣江流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平华;三角洲的顶点城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谭会慧;区域空间分异格局下的“弱市强县”发展路径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r,
本文编号:1651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5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