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日本 切入点: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出处:《亚太经济》2014年01期
【摘要】: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组合,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促进居民实际收入翻番,经济迅速增长,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使日本跻身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Abstract]:Through a series of economic policy combinat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mechanisms, Japan has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income doubling Plan" to promote the doubling of residents' actual incom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Making Japan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power in the capitalist world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神华(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2013年福建社科院课题“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国际经验与我省的政策选择”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华 ,徐达 ,林志扬;如何用公平理论平衡人的心理[J];经济师;2005年11期
2 周立斌!湖北秭归,443600;巨型企业联合将带来什么──我国最大的三个水电站合作的重要启示[J];中国三峡建设;1996年08期
3 姜正荣,唐明;韩宝钢铁公司破产案的重要启示[J];中国金融;1997年05期
4 殷为华;沈玉芳;;当代国外大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特征及其重要启示[J];特区经济;2007年06期
5 郝旭光;现代营销观念对中国企业的重要启示[J];经济师;1994年01期
6 仲原;新中国税收五十年的重要启示[J];中国税务;1999年10期
7 王富强;;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重要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5期
8 崔健;;论现代日本的阶级(阶层)与经济差距的关系[J];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04期
9 孙洪军;盛金;;日本出版产业困境解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05期
10 茅于轼;;日本的农业和农村[J];农村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伏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2 谢拓;;吸取经验教训 坚持正确道路[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曾建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启示[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坤新;;日本社会传统宗教面面观[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5 董奇;陶沙;J.Campos;R.Kermoian;;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周玉国;施江滨;;日本农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几点经验教训[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8 金明;;淮海区反“扫荡”的经验教训——1943年4月在豫皖苏边区高干会上的报告[A];新四军第三师[C];2001年
9 李百灵;;从三个党员上书的处理过程看我们应吸取的经验教训[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郎扬;郎维成;;驳当今日本社会主流历史意识——为天皇裕仁开脱侵华战争罪行的“独走”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华;日本:指路热情让人难“脱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王茜 杜学静;投资日本并非天方夜谭[N];国际商报;2005年
3 席萍;找对属于你的蛋糕[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晓星;精细之中见精神[N];美术报;2006年
5 记者 钱铮;“华流”劲吹日本,正进入主流社会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下流社会》:崩溃的日本中产阶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王晴;日本修宪脚步加速[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记者 孙巍邋任正来;日本地震凸显老龄化社会“另类难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严士凡;日本社会是如何解约资源的[N];学习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左丽慧邋实习生 沈双喜;日本没有“文坛”概念[N];郑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付立华;社会主义政党历史演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德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沈青;战后日本流通产业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胡尚元;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陈建坡;“文化大革命”史研究30年述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李宝奇;韩国修宪历史及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10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哲;战后日本中小学历史教育与公民素质及历史观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姗;日本外国劳动力政策的演变与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普安;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烨;考察大学日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艳华;日本老龄化社会和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徐小荟;佛教对镰仓时代日本社会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3年
7 唐大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绘荣;论日本自民党的“派系政治”[D];山西大学;2007年
9 黄晓蓓;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10 雷芳;日本经济强国兴起中的工业设计角色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3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5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