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金融发展 切入点:收入分配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遭受到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随后,欧元区又爆发债务危机。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任一地区的区域性危机迅速向其他地区蔓延,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地区,金融发展成为了危机扩散帮凶,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都与社会不同收入阶层间的资源分配有关,也是一次资源再分配的过程。金融的发展和深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或松、或紧的货币政策走向,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会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对各收入阶层的人群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研究的主要目光聚焦在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上,与现有的相关研究不同,本文从货币政策的新视角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试图站在全球的视角下,探索两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国家——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以及货币政策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影响作用如何;根据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比较分析,进一步重点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模式。具体来说,本文以Greenwood和Jovanovic关于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的情况不能证实Greenwood和Jovanovic提出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倒U型”关系,但是证实转型国家存在“倒U型”关系。此后,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实证发现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也服从Greenwood和Jovanovic的“倒U型”关系约束。在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倒U型”关系进行检验后,将代表货币政策效果的通货膨胀因素纳入研究范畴,先从理论上证实了三者之间确有影响关系,再分别从发达国家与转型国家的比较和对中国情况的实证分析。通过对1993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发达国家组的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单门限效应,转型国家组存在三门限效应。通过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省份的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单门限效应,中等地区省份则存在双门限效应,而欠发达地区则不存在门限效应。最后,根据国际比较的经验以及对我国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改善我国收入不平等和促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对收入分配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综述,总结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对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研究进行了总结梳理。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发展具有收入分配效应,收入分配也有发展效应;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时期(长期或短期),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引致不同的收入分配关系,学者试图调和两者的关系,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学界的理论研究很难指出一条可靠的实现路径。其次,就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金融深化、金融中介规模、金融绩效等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间经典的库兹涅兹“倒u型”理论假设,发展到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上来,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但是,由于选取的国家(地区)和时间不同,采用的金融发展指标和收入分配衡量标准不同,现在还没有一个让各方都信服的研究结论。对中国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有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分别说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服从“倒u型”关系,也有学者证实两者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倒u型”关系。由于各个维度的分析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形成一致的结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仍然是一个开放命题。第三,就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了总结。货币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步进入主流经济学研究者的视野。学者们分别从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以及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等不同的维度,对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货币政策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还存在着收入分配影响机制尚不清晰等方面的不足。最后,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针对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货币政策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方向。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从国际比较和中国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实证。首先,对库兹涅兹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u型”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由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greenwood和jovanovic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的“倒u型”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该模型中,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通过金融中介开展投资都需要投资者支付一定的成本。然而,仅有少数富人阶层能够承担这一成本,而初始财富水平较低的大多数穷人阶层则因无力支付被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拒之门外,因此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成正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中介数量逐步增加,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服务更加多样。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财富水平将逐渐超过门槛财富水平从而获得进入金融市场融资、使用金融中介和享受金融服务的资格。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格局最终将会稳定在更加公平的水平。在这一阶段,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本文在greenwood和jovanovic的“倒u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验证“倒u型”模型是否成立的扩展模型。最后,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以greenwood和jovanovic的“倒u型”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参考借鉴扩展模型来验证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是否存在。实证分析中,在国际比较分析部分,选取了美国、英国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选取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作为转型国家的代表,先分别对上述国家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利用两种类型国家1999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其是否符合greenwood和jovanovic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的“倒u型”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发现发达国家组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未形成稳定的关系,但是转型国家组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结合国际比较的经验,针对中国的情况,以1992年至2013年我国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中,对中国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综合9项金融发展的分指标,得出能够全面衡量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发现我国的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也成显著的“倒u型”关系。最后,通过国际比较情况,也给我国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提供了一些经验启示:一是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促进收入分配的基本保障,二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一个关键过程。在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实证分析后,本文将货币政策效应——通货膨胀率,引入了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中长期影响关系的研究范围,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效应指标,重点探讨了通货膨胀率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门限效应,即: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下,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变化。首先在cia(cashinadvance,货币先行)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货膨胀、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推导证明了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确实有影响作用。接下来,实证分为两个部分:国际比较分析和对中国情况的实证研究。在国际比较分析部分,同样采用以美、英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以中、俄和巴西为代表的转型国家分别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发现,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单门限效应,而转型国家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更为复杂,存在三门限效应:在14%以上的通货膨胀水平,金融发展会加剧收入差距;而在14%以下的通货膨胀水平,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转型国家,在通胀水平处于6.21%至8.45%之间,金融发展对收入平等的促进作用最强。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中国情况的实证分析中,按照人均gdp将省份划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三个组别,并分别对1978年至2013年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发达地区省份的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存在单门限效应,当通货膨胀率大于5.3%时,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作用更强;中等地区存在双门限效应,当通货膨胀率大于10.3%的水平下,金融发展能够改善收入差距,当通货膨胀率低于10.3%时,金融发展将拉大收入分配差距,其中,通货膨胀率小于4.5%时,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更大;而欠发达地区则不存在门限效应。最后,根据国际比较分析的实证结果,结合对中国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国际比较经验对中国促进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强货币供应量管理,有效稳定物价水平;二是要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三是政治稳定是转型国家控制通胀、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必要条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改进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四条政策建议:一是要大力促进金融发展;二是要加强金融监管;三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是要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本文存在三个方面的创新点:一是对不同类型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研究中,未对不同的国家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没有将转型国家作为一类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针对这一状况,选取了美国、英国和德国作为发达国家代表,选取中国、俄罗斯和巴西作为转型国家的代表,分别验证了不同类型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的关系,以及通货膨胀对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门限效应。通过对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二是将货币政策效应纳入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间的关系研究。在收入分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货币政策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通货膨胀)作用于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二者关系的门限效应。三是对我国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进行了改进。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名义GDP同比增长率、M2/GDP、银行部门提供的国内信用/GDP、金融机构对私人部门信贷/GDP、实际利率、股票市值/GDP、股票成交金额/GDP、国债发行额/GDP、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各项存款/GDP等9项指标,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实证分析更加全面、客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22.0;F832;F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时机已成熟[J];科学决策;2005年04期
2 胡亚莲;;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J];中国市场;2008年22期
3 胡余清;;再论收入分配的核心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J];商业经济;2009年14期
4 汪玉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J];理论参考;2010年07期
5 周树高;丁元;;就业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冯帆;;论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关系[J];中国外资;2012年04期
7 李济广,“新形势下理顺收入关系的对策”课题组;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强化措施[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周振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及功能完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9 张娣英;“以人为本”缩小收入差距之对策分析——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新思路[J];改革与战略;2004年01期
10 潘成夫;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分析[J];南方金融;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宝;;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冯静;杨志云;;构建和谐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选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长德;;中国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任瑞平;;确定收入分配原则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钟卫华;;“四主型经济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关系[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姚先国;;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 全民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7 徐斌林;;政府转型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杨时旺;;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 理顺工资关系[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9 韩明希;;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关系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李玲娥;;论政府对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韶;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整[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建刚;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形成一套社会利益协调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记者 木佳;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应是转方式的切入点[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记者 徐培英;十二五收入分配关系调整重点是提低控高[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思佳;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不能再等[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仇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才能有效扩内需[N];证券日报;2012年
7 记者 陈二厚 齐中熙 郭奔胜;现在的分配,,发多发少没规矩[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资深媒体人士 梁发芾;国富与民富的历史纠结[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体制性因素导致收入分配关系扭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建立公平共享的分配格局[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兆莹;货币政策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樊亚妮;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需求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程雯;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苏泰;老挝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磊磊;山东省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3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5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