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基于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视角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切入点:政策 出处:《科研管理》2014年05期
【摘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构建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作为分析案例,根据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Abstract]: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construct the index system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lecting Hefei city as a cas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in Hefei c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relevant city horizontal comparison,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Hefei polic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apability and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analysis method and conclusion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中共合肥市委党校;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晓梦;陈攀;;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估比较——以合肥市为实证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喻金田;吴倩;;武汉市自主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12期
3 张凌;李锦慧;;黑龙江省自主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4 刘晓娥;卢艳红;喻金田;;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年17期
5 汪晓梦;;我国中东部城市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建议[J];学术交流;2013年02期
6 汪晓梦;;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合肥与苏州科技创新能力比较[J];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永真;;区域自主创新政策绩效评估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高锡荣;张薇;陈流汀;;科研政策对高校教师学术创新的引导效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12期
3 王秋红;杜献伟;刘志强;;提升邯郸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机制研究[J];华章;2012年18期
4 周峗;董新平;郑瑜;;宁波市政府科技政策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1期
5 詹正茂;舒志彪;;2006—2008年我国政府创新政策评述[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6 陈伟;张昊一;;基于系统构成要素的创新政策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7 陈伟;张昊一;杨彩霞;;企业自主创新政策机制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7期
8 李晓春;黄鲁成;;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的文献述评与分析:主线、焦点和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2期
9 张永安;李晨光;;区域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的回声模型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9期
10 汪晓梦;;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差异性实证分析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苏燕;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国旺;黑龙江省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及成熟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温二丽;区域创新政策效果比较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洪超;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贾冀;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晓凤;国内通信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因素及其测度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陈冰冰;地方政府技术创新政策的执行力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6 曾洁;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李洁然;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协同作用的机理分析及绩效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伟;;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以辽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8期
2 王仁祥;邓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3 潘孝珍;;政府财政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理由及途径——基于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汪晓梦;刘家保;;合肥和南京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比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5 黄燕;创新理论的演进及近期研究进展[J];江汉论坛;2001年12期
6 邓蓉晖;夏清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丁东洋;;定量分析方法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探究;2011年03期
8 刘琪;钟娟;;武汉市使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绩效的评价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9年06期
9 张凌;王为;;基于集对分析的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2期
10 柳卸林;;2004-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报告[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香存;基于灰色理论的外资利用状况的定量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一届中韩科学技术创新论坛”暨“第二届中韩技术创新政策论坛”在北京召开[J];中国软科学;2005年02期
2 王秋菊;;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J];理论参考;2010年05期
3 韩小念;;浅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J];大经贸;2004年09期
4 骆茹敏;;中国的技术创新与市场调查[J];管理评论;1993年02期
5 陈粟;钟卫东;;企业孵化器与我国技术创新政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6 王秋菊;;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发展趋势[J];科技成果纵横;2010年05期
7 高灵;;浅谈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新疆有色金属;2009年05期
8 李兆友;卢立峰;姚秀花;;实现辽宁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探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0年04期
9 汪莹,王娅莉;中美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进过程及规律[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10 王为;;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管理;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时鹏将;许晓雯;;DEA方法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状况评价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婷;郭丕斌;;能源技术创新:理论、实践与启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开耘;;我国科研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分析——兼评ROUSE律师《中国创造》一文[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纪实;徐冠华阐述中国的技术创新政策[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抓紧政策落实强化自主创新[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谢开飞;福建科技政策落实注重“回头看”[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梁晓华;欧盟鼓励科技创新[N];光明日报;2003年
5 汪继年;西部大开发与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上)[N];科技日报;2001年
6 陈支农;别误读风险投资[N];中国信息报;2002年
7 记者 张书喜 吴量亮;“产学研”对接会在马鞍山举行[N];安徽日报;2010年
8 中共东明县委书记 马平昌;靠实践“三个代表”发展经济[N];经济消息报;2000年
9 记者娄一雪;“三大工程”打造企业“硬实力”[N];秦皇岛日报;2010年
10 雷庆西 陈晴;中国技术市场稳步发展[N];国际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勇军;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技术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2 成良斌;文化对我国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金星;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梁宇;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英;美日欧技术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建议[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跃;中美日技术创新政策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3 王大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法律扶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黄健华;中山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晓贤;日本面向新产业的技术创新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冰冰;地方政府技术创新政策的执行力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7 吴进;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葛丹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政策满意度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9 黄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协同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曾洁;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04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0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