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储蓄-投资转化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截面数据
本文选题:储蓄-投资影响因素 切入点:东西部地区 出处:《商业时代》2014年34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2-2011年东西部地区有关储蓄-投资的面板数据,分析储蓄-投资相关系数(F H系数)与其影响因素(负担系数、经济增长率、地区经济规模、贸易开放程度、经常账户余额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F H系数与地区经济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负担系数呈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增长率、贸易开放程度、经常账户余额规模和市场开放程度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流动性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from 1992 to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efficient of saving and investment corre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urden coefficient, economic growth rate, regional economic scale, degree of trade openn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market is ope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 H coefficient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scale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burden coefficient.However,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degree of trade opening, the scale of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 opening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liquidity of China's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海南省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燕武;薛蕾;;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张东辉;张艳丽;;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3 杨子晖;鲁晓东;温雪莲;;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国际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面板协整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4 贺胜兵;;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8期
5 李治国;;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基于Feldstein-Horioka方法的检验[J];统计研究;2008年10期
6 胡永平;张宗益;祝接金;;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竟成;赵守国;;对区域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的实证分析:以中部五省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张东辉;张艳丽;;我国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3 王培安;白永平;纪发俊;;中国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跨区域金融流实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4 杨子晖;鲁晓东;温雪莲;;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国际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面板协整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5 张晓莉;刘启仁;;中国区域资本流动:动态与区域差异——基于1978~2009年数据[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3期
6 孙建军;宋军发;;ASEAN+3区域金融一体化程度:Feldstein-Horioka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黄文军;荆娴;;资本流动是否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基于197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财经论丛;2013年01期
8 王喜;赵增耀;;FDI与区域资本流动:抑制还是促进[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4期
9 焦成焕;;资本流动与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J];改革与战略;2014年11期
10 彭文斌;田银华;;基于储蓄—投资关系的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分析[J];求索;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晖;鲁晓东;温雪莲;;储蓄-投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国际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面板协整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2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3 张晓群;;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外资进入所引发的经济过热[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4 王德文,蔡f ,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5 程惠芳,张声洲;国际产业流入对中国储蓄与投资转化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3年06期
6 于春海;;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01期
7 许雄奇,符涛;我国储蓄率与投资率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5年02期
8 肖红叶,周国富;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有效性研究[J];统计研究;2000年03期
9 包群,阳小晓,赖明勇;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10 贺胜兵;;基于PSTR模型的地区间资本流动能力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磊;东西部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琳 ,张维群;东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状况的比较[J];调研世界;2001年12期
3 马金强;东西部地区如何发挥优势携手开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程建华,乔俊峰;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联合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5 余秋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应找准切入点[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 徐雅,宁自军;东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比较[J];浙江统计;2004年07期
7 陶军,刘靠柱,张振;自然地理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绩效的影响——一个基于东西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8 任芳丽;孙红梅;;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分析及财税政策的比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王飞霞;;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析[J];沧桑;2007年04期
10 王玉珍;;东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比较[J];商业时代;2007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国玲;张照昱;;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韩萍;颜桂英;;中国东西部地区互联网信息网络发展与应用差距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永祥;;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4 周肇光;许文新;;建立东西部地区金融合作新机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5 蒋琪;;加快东西部地区合作,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玉福;;建国以来党关于发展西部战略的历史演变[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跃庆;;机遇与创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郑书深;张建荣;;充分发挥优势 参与西部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陈新;邱善文;游泳;;信息化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10 李一平;;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把广西建成“西电东送”的支撑和补充基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西部地区旅游协作会举办[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陆彩荣;产业规模迅速壮大 东西部地区差异显著[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任华明;“富可敌省”错在哪里[N];今日信息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乔盛;东西部地区发展呈现“对等开价”特色[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施理;整个西部不顶一个上海[N];中国证券报;2000年
6 记者 杨耀青 实习生 史一茗;从区域经贸会到国际合作大舞台[N];西安日报;2011年
7 李娜;我国东部人均GDP为西部2.2倍[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康汇琴;我国鼓励东西部装备制造业互动合作[N];商务时报;2007年
9 记者 杨永林、王瑟;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巨大 东西部地区差距正在缩小[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石宝仁;经济学家关注的十大问题[N];学习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文军;我国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韩笑妍;东西部市场互补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吕超;中国东西部地区FDI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3 王伟;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蓝雯斐;我国东西部地区FDI区位决定因素的比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鱼鸿杰;消费行为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覃静;金融服务业与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分析[D];宁波大学;2012年
7 李志建;我国东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绩效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惠青;金融发展视角下FDI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比较[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秀利;泛珠三角区域内东西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9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1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