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

发布时间:2018-04-10 05:43

  本文选题:多维贫困 切入点:MPI指数 出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Abstract]:Taking the MPI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as the benchmark, increasing the income dimension, forming 4 dimensions of 11 indexes, and based on the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data of China from 1989 to 2009,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ign non-equal weight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rural areas is the main cause of poverty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about 5.67 times of urban poverty,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overty is narrowing, the effect of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areas is better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 Guizhou, Henan, Guangxi,The incidence of income poverty in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is high, while the lowest degree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s in Hunan, followed by Hubei; under non-equal weights of indicators, sanitation facilities, cooking fuel,The four indexes of education and incom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poverty and should be determined as the focu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11BJL04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经济益贫式增长的度量与潜在来源分解”(S2012010009683)
【分类号】:F124.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立中;;收入、知识和健康的三类贫困测算与解析[J];改革;2008年03期

2 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6期

3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4 郭建宇;吴国宝;;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2期

5 程玲;;新阶段中国减贫与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初升;赵锐;;村级贫困的度量:维度与方法[J];发展经济学研究;2011年00期

2 张雪梅;李晶;李小云;;妇女贫困:从农村到城乡,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2000年以来中国“妇女贫困”研究评述与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5期

3 李飞;;多维贫困测量的概念、方法和实证分析——基于我国9村调研数据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4 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方迎风;;中国贫困的多维测度[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4期

6 侯卉;王娜;王丹青;;中国城镇多维贫困的测度[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7 王艳慧;钱乐毅;段福洲;;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8 张全红;周强;蒋峗;;中国省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省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J];西部论坛;2014年01期

10 袁媛;王仰麟;马晶;魏海;彭建;;河北省县域贫困度多维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辉;;一维到多维贫困测度比较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丽萍;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贫困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吴华;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郑浩;贫困陷阱:风险、人力资本传递和脆弱性[D];武汉大学;2012年

4 袁涛;DMSP/OLS数据支持的贫困地区测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张振敏;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王伟;重大疾病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生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亲贫困程度研究:1989-2009[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廷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模式效果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玉磊;黑龙江省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娜娜;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吴丹;可行能力视角下中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张斌;基于利贫增长的农村土地政策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鲍二伟;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陈敏;村级集体经济的贫困与发展干预[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尚卫平;姚智谋;;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3 杨立雄,陈玲玲;欧盟社会救助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向德平;;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扶贫政策的变迁与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多维度贫困测算及其分解[J];经济评论;2008年05期

6 李学术;刘楠;熊辉;;面向特殊困难群体和特殊困难区域的农村扶贫开发思路与对策——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8期

7 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8 李小云,李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9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峰;;乘数论对甘肃省反贫困政策选择的作用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2 王玉琳;中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9年02期

3 廖逊;加快海南省内陆县市发展的基本思路[J];新东方;2000年03期

4 周毅;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反贫困可持续发展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5 陈浩,赵君丽;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6 何晓琦;高云虹;;宏观经济政策与消除长期贫困[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2期

7 程志明;;城市贫困的联合方法研究:多维视角和研究路径[J];西部商学评论;2009年02期

8 匡远配;罗荷花;;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增长、减贫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01期

9 陈剑;夏大慰;;规制促减贫:以公用事业改革为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10 胡鞍钢;童旭光;;新时期的减贫成效与经验——以青海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詹木思;尼日利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减贫机制:对农业新发展的启示[D];浙江大学;2010年

2 胡江辉;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伶俐;农村金融与贫困[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9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29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