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美国、欧盟、中国与拉美双边经贸关系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07:29

  本文选题:中国 切入点:美国 出处:《拉丁美洲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经历了数百年的起伏与动荡,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纷乱的减少或缓解,拉美已逐渐摆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萧条颓势,整体经济态势呈现出大幅复苏。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持续而强劲的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极大地发展了与拉美的经贸关系,跃升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拉间的政治关系也随之得到发展。中拉关系良好的进展,引起长期在拉美耕耘的欧盟和美国的高度关切和战略反应,因此,本文将在分别考察欧盟因素和美国因素的基础上,以综合和比较的方式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3个经济主体与拉美的经贸关系。透过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差、贸易国别集中度及贸易商品结构等4项宏观经贸数据来比较3组双边贸易,并透过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影响中拉双边贸易的因素。最后,介绍了欧盟和美国推进其与拉美的经贸关系时所采用的战略和策略,并对中国应当采取的行动提出建议。
[Abstract]: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ups and downs, with the reduction or mitigation of political chaos in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 has gradually escaped the depression since the 1980s, the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shows a substantial recovery.At the same time, with its sustained and str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has surpassed Japan a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greatly developed its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Latin America, and has risen to become Latin America's second largest trading partner.Th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also developed.The good progress in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and strategic respons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ve long cultivated in Latin America.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EU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manner on the basis of examining the EU factors and the US factors, respectively.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Latin America.The three groups of bilateral trade were compared by the growth of bilateral trade, the poor bilateral trade,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de countries and the structure of trade commoditie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were analyzed by trade gravity model.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ateg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promoting their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Latin Americ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a's action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系;
【基金】:王雪莲教育基金支持
【分类号】:F1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左品;;影响中国与拉美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8期

2 卢国正;近十年拉美对外贸易和中拉贸易发展的特点[J];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06期

3 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与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4 苏振兴;;中拉关系如何面向未来[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5 杨志敏;;中拉经贸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政策选择[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6 陆楠楠;苏毓淞;;作为可传授知识的拉丁美洲研究:比较观察[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2期

7 宋海英;;中国—拉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8 吴国平;;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投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建春;;我国对拉美新兴市场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和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6期

2 樊梦婷;钟熙维;;中国扩大对拉美直接投资的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8期

3 顾昕恋;;中国与拉美经贸合作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9期

4 程洪;李岩;;试论中拉关系中的台湾因素[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朱文晖;全球化下中国与拉美贸易关系的新趋势[J];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03期

6 陆楠楠;苏毓淞;;作为可传授知识的拉丁美洲研究:比较观察[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2期

7 王翠文;;中国共产党对拉丁美洲交往的历史进程及启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洁;刘合光;Chien Hsiaoping;Minoru Tada;;中国对拉美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08年08期

9 陈志阳;;拉美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动向:太平洋联盟成立之探析[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6期

10 袁东振;;查韦斯再度连任委内瑞拉总统:挑战与影响[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湘莎;中国对拉美出口:现状、成因及潜力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曦;20世纪50-90年代中国与拉美地区经贸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薛焱霆;关于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思考[D];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09年

4 秦艳敏;中国与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相似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党中飞;中国—拉美地区自由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6 申仁超;中国与墨西哥加工贸易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7 张荣;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王立云;中国对拉美地区直接投资的优劣势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9 李国力;新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惠;;中国和墨西哥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7期

2 宋海英;孙林;;中国与巴西农产品的竞争绩效[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江时学;;中拉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J];当代世界;2007年06期

4 江时学;吴国平;袁东振;刘纪新;贺双荣;;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拉美所45年科研成果巡礼[J];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04期

5 徐世澄;;中拉文化的特点、历史联系与相互影响[J];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05期

6 郑秉文;刘维广;;中国人心目中的拉丁美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舆情调研结果分析[J];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05期

7 张凡;;当代拉丁美洲政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方法[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05期

8 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与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9 苏振兴;;中拉关系如何面向未来[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10 洪国起;韩琦;;发展中拉关系与拉美史学科建设[J];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S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郑秉文;[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杨上明;[N];国际商报;2009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吴绮敏;[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邦国;;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贸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在中巴企业家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J];时政文献辑览;2007年00期

2 小星;新加坡智利加强双边经贸关系[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6年15期

3 陈文;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东南亚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1年11期

4 汤金丽,王声跃;中国与周边接壤国家经贸关系探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年03期

5 柴海涛;廖育廉;;在合作和互补中走向共同繁荣——当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述评[J];国际贸易;2006年03期

6 李钢;;中德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J];中国对外贸易;2007年08期

7 ;非行年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中非金融合作将“润滑”双边经贸关系[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06期

8 易小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的开幕词(摘要)[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9 滕智艺;;当前中国与拉丁美洲经贸关系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09期

10 李钢;崔艳新;;后危机时代的中欧双边经贸关系[J];国际贸易;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政罗;;我国与南部非洲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关于沙特、汤加法律服务部门具体承诺的建议函[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4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4年

3 ;农机进出口动态[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十集)[C];2009年

4 林玲;李江冰;;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评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于新春;中美确立开展合作领域[N];国际商报;2002年

2 杨海泉;美国对非洲战略调整应站得再高些[N];经济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朝霞;中欧举行第17次经贸混委会[N];国际商报;2000年

4 步欣;薄熙来法国纵论多双边经贸关系[N];国际商报;2005年

5 记者 刘朝霞;中英经贸合作空间广阔[N];国际商报;2003年

6 记者 张毅;我希望日妥善解决输日蔬菜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本报记者 顾金俊 代明;在经济转型中寻求中澳合作新机遇[N];经济日报;2013年

8 记者 刘朝霞;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5亿美元[N];国际商报;2002年

9 中国驻德国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 孟繁壮;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德双边经贸关系[N];国际商报;2012年

10 康逸;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车文娇;中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达拉;中国老挝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苏燕;老挝与中国双边经贸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科玲;中澳经贸关系影响因素研究(1972-1989)[D];湘潭大学;2009年

4 韩振冬;中蒙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邸宏霆;晚清中日商约与双边经贸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敖民;冷战后中蒙经贸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凤志;论中国对欧盟开放及经贸合作战略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乌达巴拉;加速推进中蒙经贸合作的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高新国;中蒙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10 贝里;土库曼斯坦与中国双边经贸关系及其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3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