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约束”条件下经济结构调整的缺口测度及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节能减排 + 经济结构调整 ; 参考:《东岳论丛》2014年04期
【摘要】: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是必由之路。文章在估算山东省1995至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拟合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同时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能源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关系,并基于定量关系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预测。研究发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山东省业已进入"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主动减排是合理的政策选择。由于环境规制政策的时滞性,再加上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要完成"十二五"目标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主动减排的效果在"十三五"期间体现的更加明显。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romot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Ba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rom 1995 to 2010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s fitted,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is analyzed by cointe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tensity and the short-term dynamic and long-term equilibrium of economic growth is discussed,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target is forecaste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per capita income. Shandong Province has entered the declining stage of "inverted U" curve, and accelerating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Active emission reduction is a reasonable policy choice.Due to the dela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y and the complexity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o achiev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goal, w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effect of active emission reduction is more obviou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能源总量控制下山东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3BJJJ0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鲁粤苏浙城镇化发展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JJ12)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项目批准号13DJJZ07)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乡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重均衡——以山东省为例”(项目批准号ZR2013GQ012)
【分类号】:F224;F205;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易艳春;宋德勇;;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3期
3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4 张红凤;周峰;杨慧;郭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5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_2排放[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6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7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9 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10 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ath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A Case of Huaian,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7期
2 陶爱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刘颖;任燕燕;;基于VEC模型的中国CO_2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周文兴;林新朗;;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排污企业污染治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7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8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9 陆根尧;王晓琳;;以低碳思想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10 高辉;;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刘军;;中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健;吴成霞;;基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津市节能减排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谢琨;;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8 张慧毅;;资源环境、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颜蕾;朱秋白;朱明子;;低碳经济转型与政府资金的投资方式[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娟;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蔡萍;基于环境责任分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3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4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5 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6 任丽军,尚金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生态合理性评价[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7 傅京燕;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6期
8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10 段琼,姜太平;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N];解放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日清;屠基谟;杜岩双;胡应荣;赵恺泰;;关于上海资金分配结构几个问题的探讨[J];财政研究;1981年03期
2 朱秉衡;;广州市郊县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开放时代;1982年02期
3 ;名词解释[J];农村经济;1986年07期
4 孙刚;;当代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J];经济纵横;1991年10期
5 傅允生;;赋税制度与中国传统家庭经济结构[J];财经论丛;1993年06期
6 卢志伟;王继军;赵昭霞;;神木试区农村经济现状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1993年02期
7 张彩清;张崇山;;内蒙古和林县生态经济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1994年04期
8 ;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原则[J];理论月刊;1997年11期
9 沈建荣;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模式[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10 刘秀兰;;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海南省社科联课题组;陈为毅;;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传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永年;;本轮经济调整的二重性质及其矛盾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德海;王彦庆;;论我国零售商业业态结构的调整[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曹文;;关于以资本市场促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建议[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张莲莲;;山西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若干对策建议[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何永贵;乞建勋;;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化探析[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湛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高辉清;“工”不如“农”是经济结构的尴尬[N];中国经营报;2005年
3 湖北省谷城县县长 刘立勇;改造传统产业 调优经济结构[N];农民日报;2002年
4 赵晓;经济结构多元令人看好中国[N];东方早报;2005年
5 记者 过国忠 实习生 郭永峰;无锡市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N];科技日报;2005年
6 钟光林;调优经济结构[N];西藏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陈蕊;江苏经济结构该咋调整?[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记者 黄红生;构建合理经济结构基础[N];重庆日报;2002年
9 武卫政;经济结构要有利就业[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樊纲;我国经济结构不仅是提升问题,更是“扩充”问题[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越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程兰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韩可胜;CBD的经济结构与政府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兆生;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陶君道;国际需求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王瑜;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尚学;就业优先的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秀梅;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世祥;万盛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谷霄;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3 周尤正;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武汉大学;2004年
4 臧朋朋;解决乡镇财政困难,推进农村税费改革[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高婷婷;秦汉时期吴地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6 程家文;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王华艳;论提高劳动就业质量的经济社会功能及发展对策[D];青岛大学;2008年
8 张明昕;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翠丽;秦汉货币制度新论[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张盛林;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宁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45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4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