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有效需求、劳动力要素分配与劳动生产率——兼论要素分配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发布时间:2018-04-18 09:24

  本文选题:有效需求 + 劳动力要素分配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卡莱茨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要素分配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28个OECD国家1961~2011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要素分配对劳动生产率存在重要影响:在工资主导型国家中,劳动收入比重增加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利润主导型经济中,劳动收入比重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难以确定。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改善国内劳动力要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仅能够促进工资内需型经济体的形成,也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结论为改善我国要素收入分配失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和政策借鉴。
[Abstract]:By constructing a Kaletsky model in an open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labor factor distribution o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using transnational panel data of 28 OECD countries from 1961 to 201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 factor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abor productivity: in wage dominated countries,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income increases labor productivity; in profit-oriented economy, the distribution of labor factor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abor productivity.The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income on labor productivity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improving the inequa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labor factors and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wage income to national incom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wage and domestic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labor productivity.This conclusion provides important empirical support and policy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imbalance of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increasing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romot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rive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口红利、要素收入分配与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研究”(08CJY063)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二元经济条件下要素收入分配、人口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魏峰;荣兆梓;;基于效率视角研究国有企业利润来源——来自15个工业细分行业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2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3 许宪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望[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刘志彪;;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梅永红;;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J];求是;2009年03期

6 周明海;姚先国;肖文;;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J];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03期

7 王建华;李红涛;;工资上涨对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8 蔡f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朱达荣;丁仁船;;我国未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测[J];安徽科技;2011年09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6 高寅;;我国内需结构变迁路径及展望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纪建悦;栾绍朔;姜兴坤;;基于修正STIRPAT模型的山东省碳排放分析及其预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项松林;赵曙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估计与比较——对FDI作用的反思[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5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9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2 黄乾;魏下海;;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3 陈志广;;利润率与市场结构:基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4 丁启军;;行政垄断行业高利润来源研究——高效率,还是垄断定价?[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5 刘丹鹭;岳中刚;;逆向研发外包与中国企业成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主汽车品牌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6 戴魁早;;产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来自钢铁产业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7 莫荣;廖骏;;如何看待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12期

8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9 韩朝华;周晓艳;;国有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及其社会福利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10 蔡f ;王美艳;曲s,

本文编号:1767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67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