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与来源分解

发布时间:2018-04-20 09:53

  本文选题:地区经济差距 + 演变轨迹 ; 参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进行再估算,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来源进行扩展研究。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会高估TFP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先减小后增加"转化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尽管区域间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仍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区域内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已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素投入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在减弱,而TFP在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在增强。
[Abstract]:The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 based on DDF is used to reestimate Chinese TFP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evolution track and sou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are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FP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overestimated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the evolution track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in China has changed from "decrease first, then increase" to "de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1990 and 2003 are two inflection points. Although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to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rising first and then descending", it is still the main sou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intra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to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descending first and then rising". Factor input is the main cause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but its function is weakening, and the role of TFP in regional economic gap is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研究”(12AZD096)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微观体制机制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224;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及其产业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2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3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4 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5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7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8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9 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10 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8 李玫瑰;连序海;;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9 杨杰;叶小榕;;基于DEA视窗分析与Malmquist指数的安徽环境效率动态变化研究——以安徽17个城市2004—2009年数据为样本[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邵帅;齐中英;;“资源诅咒”视角下的东北地区能源资源开发与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董雪兵;尹敬敬;文雁兵;;环境质量、政府规制与经济增长:一个拓展的内生性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唐杰;戴群;李战杰;高阳光;施洁;金传;;深圳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8 孙加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的中国现实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程乘;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企业家寻租视角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青;两岸贸易对两岸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2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时序数据的经验分析(1985~2003)[J];当代财经;2006年07期

3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4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5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6 李国平;陈晓玲;;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7 钟颖杰,王铮;中国八个地区的消费需求分析[J];地理学报;1998年04期

8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9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10 周民良;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污染[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佐县;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机理与调整对策[J];改革与理论;2002年12期

2 蔡玉胜;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理论流派与渊源[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3 蔡玉胜;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研究的焦点及最新进展[J];探索;2005年05期

4 王军虎;;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及其结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5年06期

5 李天锋;中国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05年02期

6 董晓丽;暴志艳;;关于缩小辽宁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的探索[J];理论界;2006年05期

7 张继良;杨超;;江西省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和成因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何艳;;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外资解析[J];中国外资;2007年01期

9 何艳;;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孙海刚;庄二平;;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及其产业分解[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与来源分解[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建中;郭玉芳;;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研究——陕西、山东经济发展案例[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谢利;从产业振兴规划透视地区经济差距[N];金融时报;2009年

2 记者 朱修鑫 通讯员 邓有成;全省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态势[N];湖北日报;2001年

3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本报评论员 张曙光;大政已定 细节决定成败[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工业在地区经济差距上的效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及财税政策调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3 管锡娟;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与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开军;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5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刘红雪;河南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张东阳;中国外贸发展差异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张可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马骄;劳动力流动对湖北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10 谢卫奇;江苏省地区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7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77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