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维度时序下的山东发展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区域发展 + 区域空间格局 ; 参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发展内涵维度的演变,将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发展划分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环境欠重视的一维目标阶段"、"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二维目标阶段"和"经济高速增长,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的三维目标可持续发展阶段".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阶段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比分析其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得出"发展观的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城市发展定位和方向转变"是影响山东省发展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分别从发展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对于实现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nnotation dime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divided into one dimensional target stage of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being neglecte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The two-dimension goal stage of social common progress "and" economy grows at high speed, pursue economy, society, environment coordinate three dimensional tar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ge "." In this paper, the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evolution law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concept", "adjust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olicy", "orient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patter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from the view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city orientation several aspects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The resear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53)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西君;吴殿廷;戎鑫;何燕;;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济宁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6期
2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3 任建兰;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与对比[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4 靳诚;陆玉麒;;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5 廖志杰,刘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6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7 张永丽;李国政;;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走向[J];改革与战略;2012年01期
8 李梅;王铁;;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6期
9 夏永久;朱喜钢;储金龙;;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10 朱传耿,仇方道,渠爱雪;试论我国经济地理学对发展观演变的响应[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吴滢;千庆兰;周柳青;;基于GIS的广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3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4 李俊峰,焦华富;欠发达地区县域重点小城镇遴选及其发展模式——以安徽省庐江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何跃军;;法理考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法治起点[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孙莉英;黄铮;刘永伟;倪晋仁;;洪水灾害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姜海宁;肖海平;李广斌;袁丰;;长三角五星级酒店空间格局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8 邱道持;西部地区人地关系与西部大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何容;陈端吕;;湖南省县域单元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陈军;关于测绘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测绘通报;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梅琳;邱俊娟;刘青;;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3 陈群元;曹诗国;;中国空间战略的演进、路径与绩效分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向——从地理学理论角度[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6 史修松;;中国工业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演化——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丁嵩;李红;;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分析——以广东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8 邓宏兵;王毅;;作为国家的区域与作为区域的国家——欧盟诸国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其政策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邓宏兵;王毅;;作为国家的区域与作为区域的国家——欧盟诸国与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分析及其政策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鑫;王沣;;区域规划中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冀中南区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宏志;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项泾渭;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薛联青;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环境影响成本辨识及其动态评估理论[D];河海大学;2002年
10 王顺久;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青海PRED系统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湖南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程钰;山东省“三维目标”评判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杨冉冉;河南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马一鸣;大连市地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红星;漳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王玉亮,,杨士弘;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异类型及调控[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3期
3 陈学刚;杨兆萍;;基于ESDA-GIS的新疆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4 唐伟;钟祥浩;;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5 林明水;谢红彬;;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6 黄峥;徐逸伦;;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演变分析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7 李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恒山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8 石明明;张小军;;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换: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9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10 翁瑾;刘明宇;;经济学关于空间结构研究的综述[J];当代财经;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先裕;国际产业转移环境下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2 高思;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晶;基于ESDA的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跃军,张锦;区域发展战略西移中的区域均衡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人口学刊;2003年05期
2 陆大道,刘卫东;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3 ;长江中游经济区域发展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3年03期
4 黄根兰;区域发展:何处寻求大智慧[J];中国改革;2003年08期
5 黎列;;谋求民营经济大发展 争创区域发展新优势[J];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6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课题组;;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的国际比较[J];浙江经济;2005年08期
7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年01期
8 蒋巨峰;统筹区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四川省情;2005年01期
9 徐晓海;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发展中的制度安排[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坚;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区域发展的探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王慧炯;李泊溪;;系统工程与区域发展战略——政策科学初探[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魏健 记者 王亦卫;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研讨会举办[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广平;我省部署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N];贵州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杜斌伟;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召开[N];陇东报;2011年
4 记者 秦菲菲;国家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吴涛;我国区域发展日趋均衡[N];西部时报;2012年
6 记者 李亚冰;《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国务院批复[N];承德日报;2012年
7 马志刚;统筹区域发展新起点[N];经济日报;2012年
8 自治区扶贫办、发改委;六盘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宁夏片区规划解读[N];宁夏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吴萍 通讯员 袁业飞;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全面实现祁连七个区域发展目标[N];祁连山报;2012年
10 记者 赵虹 李平 特约记者 杜登波 岑飞;从一生之城看如何谋划区域发展[N];十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晏涛;促进中部崛起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杨章贤;信息时代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3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4 郑莹;基于区域发展的项目选择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穆晓敏;山东省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协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国茂;区域发展中的路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鹏嵩;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9 蒋育梅;胡锦涛统筹区域发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吴得文;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8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7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