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进程的跟踪研究——基于崛起指数的理论架构和应用
本文选题:中部崛起 + 崛起指数 ; 参考:《生态经济》2014年03期
【摘要】:中部崛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数,反映的是中部各地区崛起进程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由经济发展指数、资源环境指数、科教文化指数、民生保障指数等4个分项指数层,经济发展指数的规模、速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指数的资源、生态、环保维度,科教文化指数的科技、教育、文化维度,民生保障指数的民生、社保、安全维度等12个维度层,以及经济发展指数的22个指标、资源环境指数的25个指标、科教文化指数的19个指标、民生保障指数的20个指标,共86个指标层构造而成。指标权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家咨询法进行确定,测量模型运用解释力强的线性加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中部各地区的相对崛起进程进行跟踪应用研究。
[Abstract]:The central rise index is a relative index, which reflects the relative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sub-indices, name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dex, scien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dex, livelihood security index, the scale, speed, structure dimen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resource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mensions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inde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lture, livelihood, social security, security, etc., 22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25 indicator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dex, the index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ulture, people's livelihood, social security, security, etc. Nineteen indexes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dex and 20 indexes of people's livelihood security index are constructed by 86 index layers.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and the measuring model is linear weighted model with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On this basis, the relative rise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process of track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十二五”招标项目(11ZBZD04) 江西省软科学项目(20121BBA10036) 江西省社会规划项目(12JL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樊纲,王小鲁,张立文,朱恒鹏;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2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罗序斌;周绍森;;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导报;2013年02期
4 阳小华;;“中部崛起”的内涵问题探索[J];社科纵横;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年;李端升;;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卢荣善;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蒋晓岚;唐岭;孔令刚;;安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迪;刘佳杰;;交易效率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差异[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5 汪艳;马如韬;;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6 赵峰;;论文化产业对欠发达地区大发展的战略支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张琴;;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状况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8 冯飞;;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9 李志勇;周云波;崔芳君;;基于政府适应市场化的京津冀一体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10 赵放;陈阵;张长新;;吉林省对外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盖斌;;水电站水库移民补偿研究[A];乌蒙论坛[C];2006年
3 崔俊富;;北京市建设低碳经济研究[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袁涛;张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6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杜丽;孔凡斌;;市场化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及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研究展望[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8 孔凡斌;郑云青;杜丽;;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基于15个省(自治区)200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9 尹继东;黄小勇;;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与发展方式转变[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红宇;;城乡统筹: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转换与制度创新[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太平;当代安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张峥;中国东北地区创业环境、公司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戚文举;超额控制权、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7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8 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刘梅英;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体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奇;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龙;我国商业银行碳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石胜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建华;推进辽宁省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育浩;资源诅咒在中国省级层面的检验[D];浙江大学;2011年
6 齐梅英;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7 张鹏;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梁大伟;河南省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爽;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玉丽,张旭华,苏美祥;福州与厦门、东莞、苏州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的经济学本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芦岩;陈柳钦;;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历程、问题与进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喻新安;;中部地区崛起的问题与对策[J];红旗文稿;2004年12期
5 阳小华;;论中部崛起战略的理论基础[J];江汉论坛;2007年11期
6 卢启程;李怡佳;邹平;;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3期
7 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年09期
8 程玉鸿;;区域、竞争力与区域发展[J];人文地理;2008年05期
9 税伟;;区域竞争力的国际争论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年01期
10 周群艳;田澎;田志友;;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其网络层次分析法测评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华;支晓娟;;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美洲;韩兆洲;;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7期
3 许志晖;林岚;丁登山;;循环型城市建设的测度方法与案例研究[J];亚太经济;2007年01期
4 张仲芳;;中部各省经济崛起的动态测度与崛起指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1期
5 王玲;;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6期
6 尹艳冰;赵宏;刘绍伟;;基于改进模糊积分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测度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年16期
7 唐铁球;;产品内贸易测度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04期
8 温博慧;;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9 龙飞;姚振宇;;经济增长中科技创新含量的微观指标体系测度[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10 王立平;张娜;黄志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凤括;李强;;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现中部崛起[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后记[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3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安树伟;昝国江;;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传清;李群峰;;促进中部崛起的区域增长极战略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佘传奇;夏家福;;中部崛起过程中亟待资本市场的有效利用[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许涵;;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经济一体化问题初探[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陶军德;梁学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9 侯华丽;;论中部崛起中山西省的国土综合整治问题[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10 徐绪松;;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 发展武汉经济[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樊明;中部崛起冷思维[N];经济视点报;2005年
2 刘建林、王明浩;赣豫携手共谋中部崛起[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边伴 通讯员 郑凌云;铸造中部崛起之魂[N];湖北日报;2005年
4 石斌;湖北交通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N];中国交通报;2006年
5 本报采访组;中部人心中的“中部崛起”[N];中国税务报;2007年
6 王毅;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中部崛起[N];中国质量报;2006年
7 王思睿 刘浪;中部崛起:探索良性新型发展路线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磊;湖南将在中部崛起中如何作为[N];河南日报;2006年
9 董素玉 谭剑 刘文杰;求解中部崛起之惑[N];金融时报;2006年
10 张涛;为“中部崛起”助力[N];人民公安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海兴;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彭继红;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蔡正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的方法学和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铁珍;美国白蛾入侵对我国的危害分析与损失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9 孙富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中部地区投资环境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张伟;基于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发展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高先明;我国当代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比较与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光;城市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丁建怀;湖北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孙上;生态城市发展进程的统计测度[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刘婧;我国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8 赵娜;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尹翠芝;转型期我国中部地区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吕金嵘;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演变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5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8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