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赣州市空间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05:05

  本文选题:相对资源承载力 + 空间分异 ; 参考:《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9期


【摘要】:以赣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并进一步分析了赣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2000-2011年)。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尚主要处于重点开发区,近12年来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比较平稳,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Abstract]:Taking Gan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main function area division model based on relativ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s constructed. The model is used to divide three different main function areas: optimized development zone, key development zone and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v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n Ganzhou City is further analyzed from 2000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nzhou is still mainly in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and the change of relativ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recent 12 yea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iv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model to the main functional zoning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3424)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宗明,张柏,何艳芬,宋开山;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2 宋世杰;赵晓光;;榆林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1期

3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高国力;;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4 黄宁生,匡耀求;广东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经济地理;2000年02期

5 高云虹;王美昌;;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赣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6 朱丽萌;;欠发达地区主体功能分区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7 周纪成;赣州市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建议[J];江西有色金属;2003年01期

8 李玉恒;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9 刘婧;李红军;;省级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14期

10 朱明明;赵明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敏;杨君;匡远配;段建南;何飞飞;;基于建设“两型农业”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付标;李凌;刘杉;李光;翟丹丹;;河南省夏邑县相对承载力分析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付标;康鸳鸯;李光;张璋;翟丹丹;;基于相对承载力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研究——以南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4 王俊朝;韩丽娜;;芜湖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王树通,郭怀成,王丽婧;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5期

6 郑德祥;吴桂英;廖晓丽;陈平留;林新钦;;福建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7 李丽娟;张勃;;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8 叶伟;赵善伦;孙静;;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9 冯海云;李洪远;孟伟庆;常华;马春;;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10 亚森·排吐力;程胜高;;乌鲁木齐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晓飞;匡耀求;黄宁生;;广州市人口迁移流动的特征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3 黎振强;杨新荣;;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环洞庭湖地区为例[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汤学兵;张启春;;完善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基于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考察[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汤学兵;张启春;;完善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基于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考察[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覃成林;马芳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4辑)[C];2012年

7 黎振强;杨新荣;;基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环洞庭湖地区为例[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8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汤怀志;吴克宁;付宗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的农用地保护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10 夏晶;李睿;张明;;“环境-空间冲突”背景下的荷兰环境规划政策[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3中外生态城市理论与趋势[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姜秋香;三江平原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动态仿真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孙阳;三峡库区水环境人口容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王霞;新疆土地承载力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吴文恒;基于消费水平的中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王学强;河南小麦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戴晓峰;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环境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程鹏;主体功能区划分下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陶柯妃;昆明城中村改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基础设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郭培坤;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宿学敏;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晓勇;江汉平原乡村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小平;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吴珠;长株潭城市群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有挥;陈雯;吴威;曹卫东;梁双波;;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衣保中;建国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3 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4 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5 申玉铭,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6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7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8 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9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10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强;[N];农民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霞,任志远,莫宏伟;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2 张广海;刘佳;;相对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黄常锋;何伦志;;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1期

4 李丽娟;张勃;;甘肃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与区域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5 郑古蕊;赵东霞;;沈阳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10期

6 魏丽波;刘养洁;;临汾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尤利平;;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河南省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14年21期

8 何敏,刘友兆;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9 王月霞,郭爱请;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4期

10 殷阿娜;;河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安乐;;辽宁省1995—2004年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丁爱芳;葛艳莉;张东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资源承载力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3 刘晓;宋世杰;蒋武燕;;安康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4 景跃军;陈英姿;;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比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耿建扩;开展环境资源承载力定量分析研究[N];光明日报;2013年

2 林亚茗 杜颖佼;首建资源承载力区域评价体系[N];南方日报;2007年

3 记者 翁惠娟 王慧琼;多举措全面提升深圳环境资源承载力[N];深圳特区报;2009年

4 记者 陈艳红;今年7月中旬煤气将全面退出北京市场[N];首都建设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沈嘉;北京常住人口破1600万 资源承载力受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记者 李舒瑜;多项环境资源承载力亮红灯[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吴秉泽;贵州加快建设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基地[N];经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袁天志;承接产业转移 贵州加快行动[N];贵州日报;2011年

9 王晓欣;城乡规划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N];金融时报;2007年

10 杜娟;南沙建石化园不会影响周边[N];广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秀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改进模型的新疆各地州(市)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2 张剑宇;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方智明;福建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陈俊杰;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5 宿学敏;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郭琳;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及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建成;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永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黄常锋;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及其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李莹;民勤县资源与经济承载力现状研究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罗子云;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5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85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