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理论辨析

发布时间:2018-04-22 14:17

  本文选题:生产要素 + 收入分配 ; 参考:《经济学家》2015年04期


【摘要】:在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一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容;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容。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属于私人所有,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进国民财富。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参与整个新创造价值(v+m)的分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素价格分别在各自的要素市场上形成,不仅对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起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对各种要素报酬作市场评价。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下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从表面上看,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由要素参与分配导致。但深层次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解决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缩小不同个人所拥有的参与分配的要素差别,特别是财产和知识的差别。劳动报酬不只是指生产一线的劳动者报酬,还包括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的关键在各尽所能和体现劳动还是谋生手段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初次分配阶段就要实现。
[Abstract]: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factors participating in income distribution is compatible with the theory of labor value and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Capital, knowledge,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other elements belong to private ownership, need to establish effective incentives to enhance national wealth. All kinds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participat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whole new value cre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actor prices are formed in their respective factor markets, which not only regulat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and use of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but also make market evalu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remun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cialist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and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participating in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inequality of distribution is largely caused by factor participation in distribution. But deep level analysis, the root cause of income gap is that the factors owned by different individuals are very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key to addressing income inequality lies in narrow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lements of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property and knowledge, owned by different individuals. Labor compensation not only refers to the labor compensation of the production line, but also includes the labor remunerat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personnel. The key to improving labor pay lies in each doing its best and reflecting the demand for labor or a means of earning a living. These requirements are fulfilled at the initial allocation stag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长德;;论灾后恢复重建与共享型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汪娜;王聪;;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吕红;温汝俊;;论中国的教育公平及制度安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苗红娜;;平衡谈判力:劳资冲突治理的博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刘金程;吴梅;;城乡分化的历史逻辑与我国现实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雷信来;;产品质量免检制度的理性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10期

7 吴忠民;;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分析[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8 刘智连;韩博;;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和谐的法律障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9 韩春梅;;社会安全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困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香丽;;民主党派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郭熙保;;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从库兹涅茨假说谈起[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韩兆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及其影响[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韩兆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责任及其影响[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李小瑛;赵海清;;香港最低工资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A];当代港澳研究·第12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雁斌;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包容性发展促进机制及其对社会满意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8 吴乐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庭东;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苏映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再衡;制度困境与机会缺失[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贾慧咏;我国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咏梅;社会公平视角下垄断行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树欢;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周起秀;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李青;论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信任建设[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龚庆秀;完善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书云,韩振军;收入分配:增长中的差距[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787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87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