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省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30 05:20

  本文选题:多维贫困 + 地区分解 ; 参考:《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在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年度中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10项指标,测算了各省不同时期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省份间人均收入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的河南收入贫困最严重,其次为西部的贵州和广西,东部的江苏和东北部的黑龙江最小。然而,从多维贫困减小程度来看,减小幅度最大的为中部的湖北,而并非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也并非河南、贵州或广西;到2009年,湖南省多维贫困指数值最小,黑龙江和辽宁最高。因此,多维贫困与地区经济或家户收入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heory, 9 provinces in 8 years of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10 indexes of four dimensions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ome poverty is the most serious in central Henan, followed by Guizhou and Guangxi in the west, Jiangsu in the east and Heilongjiang in the northeast.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d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the largest reduction is in Hubei in the central region, no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smallest in Liaoning, not in Henan, Guizhou or Guangxi. By 2009, Hunan Province had the smallest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Heilongjiang and Liaoning are the highest. Therefore, there i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and regional economy or household income.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研究”(11BJL04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经济益贫式增长的度量与潜在来源分解”(S201201000968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侯卉;王娜;王丹青;;中国城镇多维贫困的测度[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2 孙秀玲;田国英;潘云;张振;张文丽;;中国农村居民贫困测度研究——基于山西的调查分析[J];经济问题;2012年04期

3 陈立中;;收入、知识和健康的三类贫困测算与解析[J];改革;2008年03期

4 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6期

5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6 郭建宇;吴国宝;;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2期

7 陈辉;张全红;;Alkire-Foster模型测度城市多维贫困的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卫平;姚智谋;;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叶初升;赵锐;;村级贫困的度量:维度与方法[J];发展经济学研究;2011年00期

3 张雪梅;李晶;李小云;;妇女贫困:从农村到城乡,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2000年以来中国“妇女贫困”研究评述与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5期

4 李飞;;多维贫困测量的概念、方法和实证分析——基于我国9村调研数据的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5 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方迎风;;中国贫困的多维测度[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4期

7 侯卉;王娜;王丹青;;中国城镇多维贫困的测度[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8 刘琦;;社会剥夺研究文献综述[J];才智;2013年08期

9 王艳慧;钱乐毅;段福洲;;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10 叶初升;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辉;;一维到多维贫困测度比较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立中;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健生;生态脆弱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金江;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探[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丽萍;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贫困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吴华;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8 郑浩;贫困陷阱:风险、人力资本传递和脆弱性[D];武汉大学;2012年

9 袁涛;DMSP/OLS数据支持的贫困地区测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王伟;重大疾病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廷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模式效果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赵玉磊;黑龙江省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建磊;山东省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彬彬;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薛会;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6 张婵娜;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娜娜;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吴丹;可行能力视角下中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张斌;基于利贫增长的农村土地政策改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鲍二伟;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尚卫平;姚智谋;;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2 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3 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4 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多维度贫困测算及其分解[J];经济评论;2008年05期

5 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6 蒋翠侠;许启发;李亚琴;;中国家庭多维贫困的统计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年22期

7 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6期

8 李小云,李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9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志红;;主成分分析法在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杭州化工;2005年01期

2 梅国平;陈孝新;毛小兵;;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预测模型[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3 张俊岭;;位次加权复合评价模型的构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胡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夏红云;杨林泉;;主成分分析在西部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6年06期

6 邓惠群;车小花;;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MBO激励效应实证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龙凤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因子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黄鲁成;张红彩;;北京制造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03期

9 陈坤;洪艳;;主成分分析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析[J];学术交流;2006年08期

10 张薇;范王榜;;人力资本区域差异形成因素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天彤;许永龙;;时间序列分析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预测中的应用[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于丽英;刘树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比较[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丽华;徐u*;;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流动性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邵景波;张明立;;基于品牌效用的多品牌企业顾客资产测量模型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古蕊;杨鸣;;沈阳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6 陆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7 张丽君;秦耀辰;;基于SSM的开封市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8 高丽君;王书平;;商业银行小型工业企业行业投资决策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韩学敏;濮励杰;;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变化的预测研究——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许文来;张建强;;成都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博 董峻;我国正逐步形成“大扶贫”格局[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王久高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包容性增长”的源流与实质[N];中国社会报;2010年

3 记者 滕礼 刘伟;福田制订硬措施解民生问题[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李俊邋通讯员 高文奇;加力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N];长江日报;2007年

5 周雪松;调控目标更重民生 “住有所居”需完善三大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张秋明;胡鞍钢说:西部开发应以富民为本[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7 省社科院 孙自铎 张谋贵;城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之探索[N];安徽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子卓;公共财政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N];云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守营;2013年中国或将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唐宁远;全州:用民生工程凝聚民心民力[N];桂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立中;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全红;中国转型时期城镇反贫困政策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显;企业安全氛围及其与员工行为的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佳;航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研究——船舶投资与航线配船[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陶茂华;基于个性化需求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萱;基于PUS指标的“科学文化”指数模型及效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方丽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倪爱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涛涛;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分析与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4 唐树斌;矿产资源城市的系统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李国峰;产业间技术溢出机理及其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海青;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量化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7 李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邹建伟;金融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姚庆彬;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刘楠;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测度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3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23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